
三十而已,这种遗传性肿瘤值得你关注!
作为大众意识中的“老年性”肿瘤,结直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但是随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患者年轻化的趋势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三十而已,为啥就会得肠癌?
年轻肠癌患者(<45岁)是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除了受生活行为与环境因素影响,年轻肠癌通常有遗传性表现。加上年轻人群目前不在肠癌常规筛查的范围之内,且生活压力和工作负担使得很多年轻人忽略了必要的体检。因此,年轻肠癌一经确诊,往往都是中晚期病情,疗效欠佳,对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影响。
中肿专家说,每10个肠癌患者中就有1个属于遗传性大肠癌,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往往早于肠癌的常规发病年龄,也就是40~50岁这个临界点。有的患者在20岁也可能发病。

今天小can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副主任、结直肠科黄埔病区区长丁培荣教授为大家 硬核科普~


知识点回顾
遗传性肠癌
遗传性大肠癌在大肠癌体系中占有重要比例,具有遗传性、高发性、多发性和肿瘤发生的多器官性等特点,遗传性大肠癌主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占1%),Lynch综合征(林奇综合征)(占3-5%)以及其它一些类型。

哪些人群需要接受筛查?
理论上,如果一个人有三个或以上直系亲属(即父母、姐妹兄弟、子女)患有结直肠癌,那么他患大肠癌的机会是一般人的十倍以上。一般来说,医生会建议以下人群需要接受遗传性大肠癌的筛查。

1. 50岁以下患有结直肠癌;
2. 患有多原发结直肠癌或其它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3. 直系亲属中有50岁以前发现的结直肠癌或者其它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4. 2位或2位以上亲属结直肠癌或者其它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
5. 健康个体肠镜下发现十枚以上息肉,或者患有硬性纤维瘤病;
6. 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怀疑为遗传性肠癌者。
如何筛查?
对于已经患有大肠癌的患者,医生会对切下来的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初步判断有无蛋白缺失,如果发现缺失,再行相应的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对于怀疑患有遗传性大肠癌的无症状的人群,推荐抽外周血进行胚系突变检测。

另外,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2015年开始,还开设了肠癌的遗传咨询门诊,丁教授表示,“与癌症的斗争要战线前移,医生的精力不能单纯只放在临床,等病人已经发展到癌症了,才来治疗。战线应该前移到筛查、预防和健康教育。医生把20%的精力拿来做事情这些,比100%放在临床、手术、化疗方面,对病人的病情、对整个社会医疗成本的节省,有更大的价值。”
视频/广州广播电视台健康100fun栏目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