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一发现就晚期,其实早发现很简单
有一种常见癌,一发现就是晚期,这便是肝癌。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代谢能力十分强大,正常人只需1/3的肝脏就能维持正常生理需要。肝脏再生能力特别强,即使有一些肝细胞受损,也很快会有新的肝细胞再生出来替代,加上没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有病时,早期一般不会有任何感觉,因此肝脏又常被认为是最沉默的器官。
当肝细胞癌变,癌变的细胞逐渐长大形成很小的肝癌,小肝癌继续长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又很容易被忽视。当肝癌大到压迫了胆道形成了黄疸、或因肝癌太大引起肝包膜张力明显加大出现了肝区胀痛等症状时,再去就诊就晚了。
其实,由小肝癌变成有明显症状的大肝癌,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当肝癌很小时,长起来还是比较慢的,一旦大到直径3-5厘米后,再大起来就快了。因此,隐蔽的肝癌还是给我们留出了早期发现的时间的。
其实,要早期发现肝癌很简单,普通的B超和抽血查甲胎蛋白就够了。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就能很容易发现早期肝癌。
哪些是高危人群呢?
简单地说,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肝癌家族史者,尤其是有上述因素且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是肝癌的高危人群。目前,尽管抗乙肝病毒和抗丙肝病毒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人只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小三阳”,或“大三阳”,没有任何症状,肝功能也正常,便认为自己是乙肝“健康携带者”,不把自己列为高危人群而忽视检查。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事实上,只要查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就是肝癌高危人群,这跟有无症状、有无肝功能异常无关,必须定期检查排查肝癌。
虽然乙肝40岁以上定义为肝癌高危人群,但临床上见过许多有乙肝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患上肝癌,有男青年,也有女青年,而且大多晚期。因此,个人认为,如果乙肝阳性,无任是否年过40岁,都要至少半年检查一次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生命可贵,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 ,肿瘤防治研究,2022年第49卷第3期 251-276
黄兆明肿瘤团队由核心专家黄兆明主任中医师、陶玉主任医师、陈后良副主任医师领衔,拥有夏盛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林赛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李谦毅医师、李文旭医师等医疗骨干。团队病房设在温州市中医院大士门老院区(温州老年病医院)住院部五楼,床位42张。学科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中医药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医药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PD-1免疫治疗等项目,开展了胸穿、腹穿、肺穿、骨穿、心包穿刺、腔内化疗、CVC及PICC置管等肿瘤内科常规项目。2021年,黄兆明肿瘤团队门诊量超2.5万人次,出院病人超1600人次,平均住院日低至8.2天。为众多肿瘤病人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显著降低了术后复发转移率,改善了生存质量,延长了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黄兆明肿瘤团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黄兆明,温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1984年中医本科毕业,1990年研究生毕业,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三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完成课题多项。年门诊量超1.5万人次。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肿瘤,有效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对肺结节的研判有独特经验。
本文是黄兆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