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兆明 三甲
黄兆明 主任医师
温州中医院 肿瘤内科

哪些人更容易生肠癌需定期肠镜检查?

394人已读

作者:黄兆明


结直肠癌(以下简称肠癌)是我国前五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还在缓慢上升。早期肠癌大多能根治,遗憾的是,很多肠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肠镜筛查是发现早期肠癌最有效的办法。


不仅是肠癌高风险人群容易生肠癌,一般风险人群也是易患肠癌的,同样需要重视肠镜筛查。


高风险人群是指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人:

1、有肠腺瘤、无蒂锯齿状息肉,或有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病史;

2、有肠癌病史;

3、有腹部肿瘤或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史;

4、家族里有人患肠癌或有肠息肉;

5、有遗传性综合征(占所有结肠癌的5%~10%),例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Lynch(林奇)综合征等。


一般风险人群是指无上述任一因素但年龄≥50岁的人。


对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肠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大于50岁,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此外,男性、腹部肥胖、吸烟、低体力活动、大量喝酒、大量吃红肉(猪羊牛肉等)和加工肉类,常吃低纤维食物等与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2型糖尿病也与肠癌风险增加相关。对这部分人群要更早、更频繁地开展肠镜筛查,建议至少要从50岁开始,高风险人群要提前至40岁开始。


肠镜筛查真能降低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看肠镜筛查做得比较好的美国。美国癌症协会曾报告,50岁以上的美国成年人,肠镜检查率已经从2000年的21%上升至2015年的60%。与此相伴的是,自2000年后,美国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这归功于大范围肠镜筛查,可以尽早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施以治疗,比如容易癌变的肠息肉,肠镜一发现就摘除了,肠癌的发病率自然就下降了。而我国肠癌发病率却还在上升,这与国人肠镜检查接受度不高不无关系。


除肠镜筛查外,以下四项预防因素可以帮助降低肠癌发病风险:


1、保持正常体重。肥胖尤其是男性腹部肥胖,与肠癌发病相关。控制体重、防止肥胖对降低肠癌发病风险有益。我国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出现大量超重和肥胖人群,这也推高了肠癌的发病率。

2、保持一定频率的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国人运动量不足也造就了一批肠癌病人。

3、健康的饮食。少吃红肉,不吃加工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对预防肠癌相当有益。我国肠癌发病率还在上升,这与红肉吃得太多、部分人群果蔬吃得太少关系相当密切。

4、限制酒精摄入量。大量饮酒不仅增加肝癌患病风险,同时也会增加口腔癌、食管癌、胃癌和肠癌的发病风险,控制饮酒量对预防肠癌也相当有益。


黄兆明肿瘤团队由核心专家黄兆明主任中医师、陶玉主任医师、陈后良副主任医师领衔,有夏盛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林赛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李谦毅医师、李文旭医师等医疗骨干。团队病房设在温州市中医院大士门老院区(温州老年病医院)住院部五楼,床位42张。学科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中医药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医药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PD-1免疫治疗等项目,开展了胸穿、腹穿、肺穿、骨穿、心包穿刺、腔内化疗、CVC及PICC置管等肿瘤内科常规项目。


2021年,黄兆明肿瘤团队门诊量超2.5万人次,出院病人超1600人次,平均住院日低至8.2天。为众多肿瘤病人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显著降低了术后复发转移率,改善了生存质量,延长了晚期病人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黄兆明肿瘤团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黄兆明,温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1984年中医本科毕业,1990年研究生毕业,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三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完成课题多项。年门诊量超1.5万人次。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肿瘤,有效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对肺结节的研判有独特经验。

黄兆明医师门诊时间地点:

周一周四上午,大士门院区226诊室

周二全天周五周六上午,大士门名医馆4号诊室

黄兆明
黄兆明 主任医师
温州中医院 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