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坤禹 三甲
杨坤禹 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肿瘤中心

当医生告诉你办法不多的时候,建议多检索是否有相关临床试验

796人已读

当医生告诉你办法不多的时候,建议多检索是否有相关临床试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杨坤禹

由于我国很多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分期往往就比较晚,虽然经过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但是部分患者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医护人员面对治疗失败的患者,会告诉患者和家属“下一步治疗办法不多了”。这时候。家属和患者会面临束手无策的境地。

近20年来,受益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针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很多研究成果从实验室逐步转化进入临床治疗,为肿瘤治疗带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很多晚期肺腺癌的患者,在过去生存时间往往不到一年,而现在随着靶向治疗的广泛应用,很多晚期患者也能够实现慢病化管理。另外,很多晚期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和头颈癌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能够获得长期生存。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毒性反应也要小得多。当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慢病化治疗手段,很多用药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耐药,需要更换治疗药物。

针对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国内外药厂不断加大研发,推陈出新。例如,针对肺腺癌的EGFR突变靶点,现在已经研发出了1代、2代、3代,甚至第4代的药物;针对ALK靶点的药物研究有了1代、2代和3代药物;针对免疫治疗耐药,也有了和靶向药物联合,以及和不同机制免疫治疗药物联合的新方案。

目前,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新药研发出来以后,无论理论多么完善,在上市前一定要先开展临床试验,即在临床患者中验证其疗效,并观察治疗毒性。一般而言,新药临床试验包括1期、2期和3期研究三个阶段。在临床试验入组完成后,需要总结患者疗效和毒副作用数据,完整呈递给药监部门,才能申请上市,只有达到预期结果的药物才能最终获得上市。在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从研究设计、研究获得批准开展、研究入组、研究过程中的疗效判断和毒性记录、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随访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部门负责质量监控。临床试验必须遵守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即良好的临床实践)原则,在临床试验开展前,研究方案必须通过大学伦理委员会的充分评估,确保患者利益不会受到损失。就像吴一龙教授一直强调的,患者的最大获益是临床试验最需保证的前提。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获益除了安全性和疗效的保障之外,经济方面也有一定的补偿。例如,临床试验的药物是免费的,对于新药注册研究而言,检查也必须是免费的,试验发起方还会给与患者一定数量的交通补偿费用。另外,由于需要收集患者的治疗细节,包括治疗中的疗效和毒性,因此,临床医生和研究团队往往会给与患者额外的关注。

在PD-1单抗为主的免疫治疗获批之前,我有几个治疗失败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面临缺少有效治疗选择的窘境,在我的动员下,他们参加了几个PD-1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注册临床试验,部分患者疗效非常好,取得了长时间的生存。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受益于靶向药物研究的晚期患者。这些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新药成为很多晚期肿瘤患者的“灵丹妙药”。在国外,很多晚期肿瘤患者同样非常关注新药研究,他们往往主动联系申办方和研究者参加新药的临床试验,获得新药的治疗机会。

当然,临床试验除了注册试验之外,还有很多是研究者针对临床中存在的治疗需求发起的研究,为确保研究治疗和患者获益,这些研究同样也需要经过多环节的审批和监控,但是,由于经费所限,在用药和检查方面给与患者的补偿就会小得多。

总体而言,临床试验为很多缺乏标准治疗手段,或者是现有治疗模式疗效差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当然,患者和家属需要在全面了解试验方案内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治疗获益和可能会产生的治疗毒性后,跟医生详细沟通,全面评估后再考虑是否参加入组筛选。


杨坤禹
杨坤禹 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