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炳山 三甲
吴炳山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血管周围间隙是怎么回事

2074人已读

血管周围间隙

血管周围间隙,也称为Virchow-Robin间隙,是围绕着大脑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充满液体的空间。尽管已经发现了一个多世纪,并且在大多数MRI中经常看到,但它们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仍然存在争议。

它们的要点为:(1)血管周围囊肿:较大的圆形血管周围间隙,类似于裂隙或囊性病变。(2)血管周围间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较小线性液体信号结构。

一、 术语

当血管周围间隙非常多时,大脑可以具有类似漏勺的外观,称为état criblé(与腔隙性梗死état lacunaire相反)。当血管周围间隙非常大时,它们被称为肿瘤性血管周围间隙。当位于前颞叶并与血管袢相关时,它们被称为前颞叶血管周围间隙;然而,与典型的分散的血管周围间隙相比,这些可能代表不同的实体。

二、 流行病学

血管周围间隙非常常见,并且越来越多地通过更好的MRI图像发现。根据定义的标准,它们在50-100%的患者中可见。

三、 临床特征

血管周围间隙是正常的解剖结构。即使扩大,甚至相当大,它们几乎总是无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们可引起占位效应,并可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最近,有人假设血管周围间隙数量的增加可能是进化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标志,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但是明显的血管周围间隙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

四、 解剖学

血管周围间隙是正常的,通常是微观结构,由单层或双层内陷的软脑膜和基底膜(取决于位置)包绕大脑的小血管。围绕颅底穿支动脉的血管周围间隙,延伸到基底节和内囊,似乎与蛛网膜下腔直接通信,而围绕皮质下白质中穿支血管的血管周围间隙似乎局限于软脑膜下。

五、 病理学

影像学检查可见的血管周围间隙呈现两种形式,一种是细的线性区域,最常见于半卵中心,另一种是椭圆形或囊性形式,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最常见于脑底部。这些囊性血管周围间隙可以达到更大的尺寸,即所谓的“巨型”血管周围间隙或肿瘤性血管周围间隙,有时有占位效应引起的症状。

六、 相关研究

以前,血管周围间隙增大被认为是完全偶然的发现,最近,研究表明,广泛的基底神经节血管周围间隙(état criblé)与慢性微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变化之间存在关联。这与以下观察结果有关:尽管一些分散的血管周围间隙是几乎无处不在的影像学发现,但这些空间的数量和突出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微血管疾病的其他发现(例如脑室周围白质病变和腔隙性梗死)而增加。这种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同样,血管周围间隙增大与随后发生的痴呆的关联已有报道,但情况也各不相同。

七、 影像特征

血管周围间隙充满类似于脑脊液的液体,这在所有影像学检查方式和序列上均有体现。微小血管周围间隙和囊性血管周围间隙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是一个线性连续分布。

血管周围间隙呈现高T2信号,最常见于基底神经节长穿支动脉和皮质下白质。血管周围囊肿是圆形的,有时可见血管周围有光滑的边缘。核磁共振成像上所有脉冲序列均是脑脊液信号。病变较小时,相邻的白质是正常的,这有助于区分血管周围间隙和腔隙性梗死,腔梗周围可见胶质增生(T2 FLAIR序列上最容易看到)。在少数情况下,特别是当它们很大时,可能会看到增加的T2信号晕圈。通常,它们会产生一定占位效应。

吴炳山
吴炳山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