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滕红林 三甲
滕红林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脊柱外科

如何补充维生素D

653人已读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具有调节钙和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维生素D不足还会影响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

随着维生素D受体1α-羟化酶在许多骨外组织中被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已不再囿于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护骨骼健康,其在肌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因此维生素D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

最近《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则是评估了8295名受试者血液中的6种维生素(A、D、E、C、B12和B9)浓度与美国成年人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在多变量调整后,维生素D水平的增加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降低有关,而其他几类维生素水平的增加却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多种维生素共同暴露对健康的影响不见得好,值得探讨。

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骨矿盐分会《2018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共识2018》指出,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或称类似物)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然而,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在。

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已被公认为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最合理指标。目前国际、国内多数机构和专家认为:血清25OH-D<20 ng/ml(5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20~30 ng/ml(50~75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10 ng/ml(<25 nmol/L)为严重缺乏。


按照该标准,全球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相当普遍,约占总人口的50%~80%。中国不同纬度城市的调查显示,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我国五大城市1 436名健康人群中进行的横断面研究显示: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19.87±8.14)ng/ml,其中25OH-D>30、20~30及<20 ng/ml的比例分别为11.7%、31.3%和57.0%。上海地区2588名20~89岁人群中,维生素D不足者在男、女性的比例分别为84%和89%,维生素D缺乏者分别为30%和46%,25OH-D<10 ng/ml(25 nmol/L)各为2%和3.6%。对10038名45~75岁的兰州城市居民检测,发现维生素D缺乏人群比例为75.2%。

维生素D摄入量多少合适?

6611a013405d667bacb7f91ab6595a9.png


维生素D是最容易补充过多的一种,如果摄入过多鱼肝油或维生素D补充剂,可引起中毒,出现血钙过多、促进肾结石、血管硬化等。专家建议,对于无法均衡膳食或生活不规律的特定人群,如孕妇、新生儿、营养吸收不良患者、特殊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需通过维生素补剂保证每日摄入量,但要在专业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地、治疗性地补充。


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 D 吗?

人体内源性维生素 D 约 80% 在皮肤表皮合成,仅 20% 从食物中摄取。在中波紫外线 UVB 的作用下,皮肤中 7-脱氢胆固醇经非酶光解反应转化为维生素 D,由皮肤进入血循环。

维生素 D 在肝脏 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 25-(OH)D?,进而在肾脏 1α-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 1,25-(OH)?D?,其为维生素 D? 的活化形式。

另外,我们吃的谷物含有麦角固醇,其被人体吸收后也要经过紫外线的照射转变成维生素 D?。

由于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D? 是骨骼代谢的重要物质,能够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并促使骨骼的形成,所以说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 D,还可以补钙,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晒几点钟的太阳?

晒太阳的时间有讲究,一天之中,有两个时间段最适合晒太阳,第一个时段是上午 9 时到 10 时,第二个时段是下午 4 时到 5 时,在这两个时间段,紫外线中的 A 光束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维生素 D 的大好时间。

不过,「最佳日晒时段」的概念并不完全可靠,用「影子原则」来选择晒太阳的时间段更简单、有效 —— 当影子的长度短于身高时不宜出来晒太阳。

夏季时因紫外线较强,选择清晨或者傍晚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

晒哪些部位?

有专家指出,躯干部皮肤对日晒的敏感性高于四肢,上肢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下肢,肢体屈侧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伸侧,头、面、颈部及手、足部对紫外线最不敏感。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敏感性差的部位充分暴露,夏季穿短袖短裤,冬季暴露头面颈部即可,而敏感性高的部位适当涂抹防晒产品,以防晒伤皮肤。戴墨镜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眼睛损伤。

晒多久?

冬春季,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下 10~30 分钟,而夏季由于紫外线较强,裸露部位较多,接受太阳直射 5~10 分钟,每周 2~3 次就能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维生素 D。

绝大多数人每天在阳光下晒 10 至 20 分钟即可,儿童短些,老人长些,但一般都建议控制在 30 分钟内。在高海拔及长期低度缺氧环境下生活的人群需延长日晒时间,每天 30 至 60 分钟。

隔着玻璃晒太阳有效吗?

隔着玻璃晒太阳会大大降低补钙效果,因为中波紫外线 UVB 的穿透性比较差,一张纸都能将 UVB 阻隔开来,何况是厚厚的玻璃。

普通白玻璃大概可以透过 9% 的 320 nm 以下的紫外线,而单银低辐射中空玻璃的透过率基本上是 0%。

因此,在家中隔着玻璃晒太阳几乎是无效的,因为中波紫外线的透过率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人体合成补钙所需的维生素 D。

晒太阳的最佳地点是户外,因各种原因必须在室内晒太阳,也一定要打开窗子,让阳光直接与皮肤接触。


维生素 D 被称为「阳光维生素」,人体在晒太阳时即可合成,具有维护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作用,并在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防癌抗癌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巧用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免费资源 —— 太阳光,来赶走疾病。

现如今坐办公室的人群越来越多,晒太阳不止局限于老年人和儿童,骨质疏松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也要加入到晒太阳的大军中来。

pdf_link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滕红林
滕红林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