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徐峰 三甲
徐峰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综合科

过敏季节-春天

248人已读

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变得春意盎然,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过敏。看似并不严重的疾病,却能困扰很多人,每每到了春天就要开始发作,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煎熬渡过,那么为何春季易发生过敏呢?

肝应春,风应春

中医认为,五脏肝应春,五行风应春。“肝应春”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云“肝者,罢极之本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指出肝与春气相应。春季多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风,八风也……从虫,凡声。之后的历代学者注解《说文解字》释风为八方之风,即指自然界流动之气。那何为风邪?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了自然界流动之气发生变化则为风邪,此为外风。如《灵枢九宫八风》:“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虛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确立了外风致病的理论。

过敏多因风邪伤人

风邪侵袭人体具有致病因素多的特点,《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侵袭人体具有起病急,发病快,部位不定,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而且易侵袭人体肌表和肺系。这些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也有相似之处。《医方考,中风方论》中提到:“风者,百病之长,得天之象,故其发也暴。”是指风邪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的特点,而这十分符合现代的过敏性疾病发病迅速的特点。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人体的阴阳则有表为阳,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的不同,故风邪容易侵袭人体肌表、头部和肺系。而这些也是过敏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皮炎等。此外风邪还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性,善行是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故风邪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变化无常,发并迅速。古代医学家有“风邪为患可致瘙痒”之论。由于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从临床观察可知很多导致人体出现瘙痒症状的病因正是由风邪所致,而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症状多伴有瘙痒。因此综上所述,过敏性疾病与风邪存在相关性。

现代研究认为,中医风邪的涵义非常广泛,除通过各种途径侵袭人体的过敏原外,与气候、精神等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关联。致病途径大多为吸入和皮肤接触。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六淫邪气常依附于风邪侵袭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过敏性疾病属于西医范畴,但它和中医的风邪所导致的疾病一样,具有起病急,发病快,易反复发作,部位多变,游走不定和瘙痒难耐的特点。有医家认为过敏性咳嗽的病因是以风为本,临床观察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因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刺激等发作,春秋发作较多,兼有眼鼻发痒、喷嚏、流涕等症状,发作迅速,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之性,因此认为风邪是其发作的主要原因。

过敏预防

避免外风侵袭。在疾病的预防上,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这样的记载:虛邪贼风,避之有时,以春季为例,春季多风,俗话有云:春捂秋冻,春捂除了要避免冬季残留的寒邪伤人外,另一层含义是要阻挡春季的风邪伤人。体质强壮者切勿违此道而行之,逆风而上,殊不知体质强壮,阳气旺盛,其内风之气更易被外风所引动,产生内风,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体质虛弱者更应注意春季的风邪侵袭。

协调肝脏阴阳,避免内风产生。春季肝的生理特性为阳有余而阴不足,阳胜则生风。故此时应注意对肝阴的保护。张志聪在其《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云:肝主春生怒发之气,故苦于太过之急,宜食甘以缓之。高世宗在其《素问直解》中云:肝主春木,有生阳渐长之机,若急而不和,肝所苦也。治之之法,当急食甘味以缓之。此法属酸甘化阴,通过食甘补其阴,达到制约肝阳太过的目的。

起居饮食精神调摄顺应春生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乂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故在春季养生应顺应其生发的特点,但并非一味的助肝补阳,而是要补泻适度,阴阳协调。


徐峰
徐峰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