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刚 三甲
王刚 主任医师
哈医大一院 肿瘤、腔镜外科

胆囊结石的病因及治疗

983人已读

众所周知,胆囊结石作为普外科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主要多发于成年人,发病率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在我国经济发达城市以及西北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当地饮食习惯有关,那么胆囊到底为什么会产生结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去预防及治疗呢?

1、胆囊结石的病因

胆囊为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囊状器官,呈梨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容量40~60毫升。胆囊位于肝下的胆囊窝内,其上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肝相连,易于分离;下面覆以浆膜,并与结肠右曲和十二指肠上曲相邻。

胆囊解剖.jpg

胆囊解剖1.jpg


胆囊不能分泌胆汁,只是胆汁的“仓库”。成年人的肝脏每天会分泌 600~1200 毫升胆汁,由水、胆固醇、脂肪、胆盐及胆红素等组成。未进食时,这些胆汁会储存在胆囊内,胆囊会通过不停地吸收其中的水和电解质等成分来进行浓缩;进食时,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腔内,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等物质,促进胆固醇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能中和胃酸、刺激肠道蠕动等。

然而,如果胆汁中有过量胆固醇、胆红素、钙或胆汁变少了、变稠了,便可能有胆红素钙盐或胆固醇析出,并与胆囊中的细胞碎片、金属离子等物质“抱团”,逐渐淤积、硬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结石。胆囊结石的诱发因素有很多,例如高胆固醇饮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胆道感染、寄生虫、过度节食、饮水过少、缺乏运动及长期服药等,女性比男性更易得胆囊结石,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若经常不按时吃饭,尤其是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胆汁常常无“用武之地”,只能长时间存留存在胆囊里,而胆囊依旧会对胆汁进行“提纯”,致使胆汁浓度变高,胆固醇随之沉淀下来,日积月累,最终成为结石,所以朋友们应该注意三餐规律,尤其是早餐!

胆囊结石.jpg


2、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多于体检时发现;而部分症状明显的患者,可有以下临床表现:

(1)胆绞痛

这是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或背部放射。常发生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

胆囊结石症状.jpg


(2)上腹隐痛

多数患者仅在进食油腻食物、工作紧张或疲劳时感觉,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并分泌黏液性物质导致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称为白胆汁。

(4)Mirizzi综合征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结石或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引起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以及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Mirizzi综合征.jpg


(5)其它

可能诱发胆源性胰腺炎,结石和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诱发胆囊癌等而引起相关临床症状。

3、胆囊结石的诊断

胆囊结石的确诊,应根据临床典型的绞痛病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临床上,首选肝胆脾B超检查,可见胆囊内有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后有声影即可确诊为胆囊结石。仅有10%~15%的胆囊结石含有钙,腹部X线能确诊,侧位片可与右肾结石区别。CT、MRI也可显示胆囊结石。但不作为常规检查。如果怀疑胆总管有结石或其他占位可能,应及时做胰胆管磁共振检查,避免遗漏!

胆囊结石诊断.png

胆囊结石超声.jpg

图中红圈内为彩超下的胆囊结石声影

胆囊结石CT1.jpg

图中红圈内为腹部CT下胆囊结石影

胆囊结石MRCP.jpg

图为正常胆囊附近周围胆管分布

胆总管结石MPCR标注.jpg

图中箭头所示黑色圆形阴影为胆总管占位

4、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治疗流程.png


(1)无症状的静止性胆囊结石,一般不需要预防性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

(2)有症状、有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胆囊切除治疗。

胆囊切除术有两种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恢复快、损伤小、疼痛轻及瘢痕较小等优点,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大部分情况下,为首选术式。但其也有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也不可盲目地为了追求“微创”而去人云亦云地跟风,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适应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有症状的和有手术指征的胆囊隆起性疾病等。

禁忌症:有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胆囊隆起性疾病疑为癌变;腹膜炎;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

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jpg

图为传统开服胆囊切除术,外加T管引流术和腹腔引流术

腹腔镜切口.jpg

图为四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敷料位置,左一为腹腔引流管

LC.jpg

王老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pg

【注:图中左三为王刚教授在为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右一为毛宁医师在为王刚老师扶腹腔镜镜头】


(3)胆囊切除指征:

①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cm,尤其是充满型胆囊结石;

②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③伴有胆囊息肉≥1cm;

④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⑤萎缩胆囊,不但没有功能,而且容易继发胆囊癌

⑥50岁以上患者,或发现患有胆囊结石超过5年。与长时间的结石刺激胆囊粘膜会继发胆囊癌变有关。

⑦合并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一旦胆囊炎急性发作,保守治疗成功的机会很小,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

(4)注意,以下情况应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

①术前病史、临床表现或影像检查提示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梗阻性黄疽,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及胰腺炎等;

②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如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或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肿块;

③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囊壁明显增厚,发现胰腺炎或胰头肿物,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④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人胆总管。术中应争取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避免使用金属胆道探子盲目地进行胆道探查而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重在预防,以及早期的体检发现,切勿等到它“爆发”而引起相关严重并发症的时候再去医院就诊,那样没必要而且得不偿失。况且,早餐,在三餐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是新的一天新陈代谢的开始,我们务必要重视它、认真对待它、和它好好相处,平日里多喝水、适量服用维生素C、善存等辅助维生素及金双岐等肠道菌群调节药物,同时注意勿讳疾忌医,每年应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享受高质量生活!

王刚
王刚 主任医师
哈医大一院 肿瘤、腔镜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