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颌骨角化囊肿如何治疗
颌骨角化囊肿是良性病变,指在颌骨内出现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角化囊肿多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智齿)及下颌升支部(下颌角上方的位置)。颌骨囊肿生长缓慢,初期一般无感觉(疼痛、麻木等),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口内牙齿出现松动,移位倾斜。一般拍X线片或者螺旋CT可以明确病变范围,帮助诊断和治疗。所以对于颌面部膨胀及牙齿异常的松动一定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颌骨囊肿的治疗方法最常用的是开窗减压术和囊肿刮除术。一般对于颌骨巨大角化囊肿,常规保守治疗的复发率高,根治性手术功能外形损失大,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颇为棘手。开窗减压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在之前科普中也有所介绍)可以在保留颌骨的同时控制术后复发,因此颌骨巨大囊性病变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行开窗减压术,或袋形术后二期行囊肿刮除术,该手术方式创伤较小,有利于保护手术区的一些重要结构(神经、牙齿等)。
颌骨囊肿刮除术是指沿病变与周围骨壁间剥离,彻底刮除囊肿及内容物,术中除了需要而去除部分骨组织外,应尽量保留患区骨质及周围结构(神经、牙齿等)。囊肿刮除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术后感染、囊肿复发、感觉障碍、病理性骨折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囊肿大小及位置有关,也和手术方式以及植入的骨或其他材料相关,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手术后经常会在手术的地方碘仿纱条填塞囊腔,定期更换(5~7d更换1次),待肉芽组织生长覆盖骨面后可延长更换碘仿纱条的时间,或者不放碘仿纱条而改为定期冲洗创口。
新生结缔组织可逐渐被骨组织替代,但较大的颌骨囊肿术后二期愈合的时间常需几个月的时间。角化囊肿的术后复发率较高,从3%~60%不等;必要时对于囊肿累及牙根时,可能影响病变组织彻底清除,为降低复发概率,必要时需拔除受累牙。一般角化囊肿的复发时间大部分发生在术后5~7年,角化囊肿术后的随访时间要至少5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患者术后需要长期追踪随访。
本文是韩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