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步云 三甲
李步云 副主任医师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

距腓前韧带损伤到底应该如何治疗?

2523人已读

距腓前韧带损伤在踝关节扭伤后常见,其腓骨端解剖起点较为恒定,多数文献证实其为双束,位于距骨端的解剖位置存在变异。它为踝关节提供前向稳定作用和旋转稳定作用。诊断需结合病史、体征、影像学综合判断。其治疗原则有:

  1. 非手术治疗 急性踝关节扭伤后,早期按 RICE 原则处理,即抬高、制动、加压、 冰敷等处理。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早期应尽早进行踝关节运动锻炼, 引入了适当负重与早期康复的理念,提出 POLICE 原则:保护、适当负重、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 肢,目的是为了减轻疼痛、缓解肿胀,并且逐步锻炼肌力、活动度等。佩戴支具或者绷带固定有助于损伤的修复,防止韧带进一步松弛 。确诊距腓前韧带损伤后,让保守治疗 3~6 个月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行手术治疗。对关节功能要求较高且急于恢复运动水平的患者可积极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 目的:1.通过韧带修补或者重建来重塑踝关节外侧的张力, 恢复其生物力学稳定性;2.处理踝关节软骨损伤、 游离体、骨赘、撞击等合并损伤。 目前主流的手术方法包括:解剖修复、缝线加强、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 Brostr?m 方法在解剖修复中最为常见,它通过穿骨质的方法将 距腓前韧带缝合至腓骨远端。Gould 在Brostr?m 手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伸肌支持 带的缝合加强,因为距腓前韧带损伤后强度常被弱化, 因此为了增强踝关节稳定性必须辅以组织加强,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如遇到广泛韧带松弛,直接修复韧带可能导致失败。应避免直接修复而使用线带进行加强或者肌腱重建。开放术式下取腓骨长肌腱前半部自体移植 ATFL 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可取得良好效果。 非解剖重建的方法:通过使用劈开腓骨短肌并通过穿腓骨骨道方法以重建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大多数患者疼痛缓解、踝关节稳定,可早期恢复运动 ,但有导致踝关节和距下关节运动的过度限制可能造成内翻受限,且此方法可能损伤青少年骨骺,因此仅推荐作为直接修复失败后的翻修手术应用。 近年踝关节镜的应用愈加广泛,它不仅可处理韧带损伤,还可以处理踝关节其他关节内病变。锚钉的应用,给手术提供了极大便利 。文献报道,踝关节镜下修复与开放修补效果相当,但踝关节镜处理更微创,值得推崇。踝关节镜下重建目前应用也逐渐广泛,有文献报道踝关节镜下于腓骨端取两平行骨道,采用自体半腱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一端穿过上骨道固定于距骨端,另一端 穿过下骨道固定在跟骨端,解剖重建 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均取得满意疗效。


距腓前韧带撕裂




总之,多数患者可保守治疗,保守无效后宜采取手术处理。直接修复是最常见手术方法,但在其薄弱和全身多发关节松弛的情况下建议行重建手术或者线带进行加强。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应用具有与开放手术相当的手术效果,且损伤和并发症更小。

李步云
李步云 副主任医师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