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如何实现追赶生长? ——营养不良婴幼儿可参考的喂养策略
一、什么是追赶生长?
追赶生长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SGA,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同性别)等高危儿的特殊生长模式。由于出生体重偏轻,常常需要采取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来保证和维持理想的生长速度,从而实现生后1-2年内的追赶生长。
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如何实现追赶生长?
总体原则是强化喂养。小于胎龄儿和体重增长慢的早产儿需要强化喂养。以满足追赶生长过程中婴幼儿对能量、蛋白质等的需求。
a.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剂。母乳喂养那些事 ——母乳喂养的优点有哪些?如何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哪些注意事项?
b.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建议使用早产儿配方奶,或使用高热卡配方奶。
辅食添加也很重要,早产儿建议在矫正胎龄6个月后添加辅食。辅食的强化喂养可通过调整辅食的能量密度来实现。
a.第一次添加的即应为厚泥糊状米粉(勺子上不会滴下来),不建议汤等液体辅食。需要了解的是,各种排骨汤、鸡汤、鱼汤并不含有蛋白质和钙,需要通过肉类食物进行补充。
比如将蒸蛋换成水煮蛋,就是增加食物能量密度,强化喂养的较好的方式。
b.最晚不迟于7个月添加红肉、蛋黄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c.注意食物多样化,注意碳水化合物、蔬果、动物类食物的比例,保证膳食结构均衡,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多种营养素的需求。(可参考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和喂养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膳食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膳食指南

6-12月龄喂养指南

6-12月龄喂养指南

1-3岁喂养指南
饮食行为干预也很重要,除了吃什么,怎么吃也很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厌食、挑食、偏食。比如拒绝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可参考 除了“吃什么”,“怎么吃”也很重要! ——关注孩子饮食行为,建立良好进食习惯
三、追赶生长应注意什么?
追赶生长过程中,建议采用生长曲线图来监测生长速度,适时调整喂养方式。
当适于胎龄儿年龄别体重达到P25-50,小于胎龄儿年龄别体重达到P10,且个体生长速度良好的情况下可逐渐终止强化喂养,应避免体重/身长>P90。
鼓励顺应喂养,避免过度喂养。过快的追赶生长是儿童及成年人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发育起源因素。

左图为适度的追赶生长。 右图为过快的追赶生长:常会导致肥胖的发生,成为成年期高血压、
四、早产儿的营养素储存为何不足?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妊娠最后3个月,胎儿可以从母体获得大量铁和维生素D。过早娩出容易导致胎儿铁和维生素D储存减少。铁和维生素D储存不足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五、 早产儿需要额外补充哪些营养素?
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1000IU/d,3月龄后改为400IU/d,至少至3岁。
生后2-4周需开始补充元素铁2mg/kg.d,直至矫正6-12个月。
此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早产儿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或AA)。因此,早产儿生后可适量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推荐DHA摄入量55-60mg/kg.d,AA摄入量35-45mg/kg.d,至少至胎龄40周。
本文是张媛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