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景仙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说点“屁”事儿(二)
152人已读
我们先回答上期留的小问题,因为声音传播的快,放屁时是先听到响声,再闻到臭味。
为什么会流传“臭屁不响,响屁不臭”这个俗语呢?那我们要先知道以下两个问题。
屁的成分有什么?正常人一般放的屁是臭的,但是不会特别臭。屁中99%的成分是无味的,这些气体包括氢气、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和氧气均来自于进食时随着食物被咽下的空气。而剩下的三种是肠道细菌产生的气体。另外产生恶臭的1%气体是硫化氢、微量的氨、粪臭素等。
哪些食物产气多呢?易产气的食物有大豆、豌豆、芹菜、卷心菜、萝卜、洋葱、红薯、韭菜、生葱等。像土豆等一些高淀粉类的食物,经肠道细菌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素及肠胃胀气因子,对胃肠有刺激作用,产生胀气、腹泻等。一般而言,响度与气流的冲力有关,当肠道中排泄物增多时,肠道的蠕动缓慢,气体的浓度升高,臭味元素增加,在释放气体的时候,尽管没有很大的响声,但是却很臭,也是人们常说的“臭屁不响”。当肠道空间充满气体,又蠕动非常快时,可产生冲力较大的气流,发生很大响声,出现“响屁不臭”的情况。
为了在公共场合不尴尬,我们要多运动、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减少肉类摄入量,少喝碳酸饮料,还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本文是孙景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