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封不住的爱——记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在疫情封控期间救治的危重患儿
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这是一直以来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院训。三月份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全市数不清医务人员接到任务,脱下平日的“白大褂”,穿上“大白”夜以继日的投入到一线疫情防控中去。如此同时,当患儿的生命因疾病受到严重威胁时,第一时间有我们始终坚守岗位上的专科医生,及时接诊,果断处置,保证医疗质量,在过去的几天里,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团队连续为3名患儿及时完成了“救命”手术。
第1例患儿(3.22):一名14岁女孩“琴琴”(化名),因咳嗽、发热伴咯血1天到我院就诊,病情爆发的快速又凶猛,半天时间琴琴到医院时已经呼吸不畅,面色苍白,急诊接到病人后立即安排绿色通道入住重症监护室,同时完成新冠核酸检测,第一时间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可见气道内涌出大量血性痰液,病情危在旦夕。琴琴收住院的时间已是深夜,疫情管控的上海街道中空无一人,紧张的抢救却容不得半点犹豫,立即协调联系放射科、心超室、B超室完成床旁相关检查,诊断为:二尖瓣叶重度脱垂伴重度返流,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心胸外科接到会诊任务,由张儒舫主任亲自会诊,评估病情及风险,认为目前心脏内二尖瓣重度返流的情况刻不容缓,需急诊手术修复,才能逆转目前逐渐加重的心衰和肺水肿情况。入住后第二天清晨即完成了各项术前准备,联系血库备好抢救用血,随即顺利进行了琴琴的二尖瓣成形手术,术后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被彻底根治,患儿肺部的情况迅速好转,术后1天即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天就转回普通病房,近日安排出院。
第2例患儿(3.23):一名3月大婴儿“童童”(化名),体重仅3.5kg,因为出生即诊断出严重的肺部先天性疾病,巨大“肺囊肿”,现已严重影响患儿呼吸和生长发育。从家长传来的影像学资料可以看出,童童心脏已被病变的肺挤压至右侧胸腔,严重程度可见一斑。如此小的体重年龄,合并如此大范围的肺部囊性病变伴肺气肿,童童所在的当地医院无奈的将她拒之门外。心急如焚的父母,一纸机票带童童从广东飞至上海,到心胸外科门诊时表现为气促、气喘、大汉淋漓,通过了流行病学调查及核酸检测,童童当晚被立即安排入院。诊断明确后立即安排急诊手术,心胸外科团队凭借丰富的胸部微创手术经验,在胸腔镜下行:“左肺下叶及左肺上叶部分切除术”,避免了童童小小年纪遭受“开胸”手术的痛苦,微创的伤口愈合完全,肺部情况恢复良好,现已顺利出院。


第3例患儿(3.26):刚出生的新生儿“威威”(化名),因刚出生就出现嘴唇及四肢末梢青紫,伴有呼吸急促,在产院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危重。从出生仅用2小时即由120转运至我院新生儿科,转入后迅速联系心超检查,明确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下梗阻型),心胸外科会诊,认为患儿病情及其为重,目前因为梗阻导致的缺氧和重度肺高压,随时可能让小威威面临生命危险。因为威威是新生儿,心脏手术需要库血,目前上海疫情严重,用血极度紧张。在行政总值班、医务、血库以及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协调下为患儿配备了1个单位红细胞,拿到库血后心胸外科团队立即完成了威威的急诊手术治疗,手术顺利,目前威威在心脏重症监护室接受后续治疗。
以上3名患儿因为得到了及时的手术救治,恢复良好,转危为安。在儿童医院领导的统一部署指挥下,各科室已做好疫情期间各类预案,保障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保证各项医疗工作的及时、有序、顺利进行,为患儿安全保驾护航。疫情无情人有情,封控封不住积极为儿童服务的心,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团队守护生命,使命必达,我们一直都在!

本文是李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