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腺肌病保留子宫手术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月经增多和不孕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发病年龄的提前和生育年龄的延后,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保留器官功能。
目前临床上开展了多种子宫腺肌病保留器官功能手术,包括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或介入治疗等。因子宫腺肌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术中难以完全切除,残余病灶术后可能继续生长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复发,同时阻断子宫动脉供血可以使残存腺肌病灶组织缺血、坏死、吸收,研究显示子宫腺肌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可提高近期治疗效果。
这里介绍我们采用的腹腔镜“二瓣法”切除子宫腺肌病病灶,以切开瘤体表面浆肌层 组织一道,逐步向下切开瘤体,直至宫腔,术中最大程度地切除宫腔周围腺肌病病灶,减少复发可能。以子宫浆肌层为边界,保留浆肌层皮瓣厚0.5~1.0 cm,以备病灶切除术后缝合重整子宫。以子宫内膜为边界,围绕宫腔尽可能将宫腔四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干净,保留内膜及子宫肌层组织厚约0.5 em,形成“内膜核”,以备病灶切除后缝合子宫。钝性+锐性剥离子宫腺肌病病灶,病灶清除后进行宫腔重整,切除部分宫腔,以缩小宫腔容积。病灶大部切除及宫腔部分切除后,将切除的病灶及组织放入取物袋中并取出。 3-0可吸收线缝合宫腔,宫腔完全缝合关闭后,另取1根1-0线连续缝合子宫前后壁浆肌层,缝合时可采用间断缝合、连续缝合、棒球缝合法等。对于空腔较大的部位,缝合时可在肌层反向加缝1针直至空腔底部,闭合无效腔。

每一台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都需要精心设计,规划好切除的范围、保留的组织、缝合策略,尽量恢复子宫形态,促进子宫恢复。
本文是吴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