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后发现甲减,该怎么办?
怀孕后发现甲减,该怎么办?
前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实际上从孕期就开始了,准妈妈的心,时时在关注着怎样让腹中胎儿更为健康。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产生不足而引起的全身代谢减低,典型症状包括疲乏、便秘、嗜睡和体重增加等,但因其起病隐匿,发现甲减而不伴有上述症状者不在少数。女性人群相对多见。当怀孕遇上甲减,如果延误了就诊时机,甲减对孕妈妈和宝宝都会造成伤害。及时发现,及时诊治,防患于未然,才能将优生优育落到实处。
01、孕期甲减的危害
孕期甲减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孕妈妈甲减如果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全身疲乏、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表情呆滞、皮肤干燥、体温偏低等表现;除了影响孕妈妈的健康,宝宝的发育也会受到威胁。由于甲状腺激素在胎儿期神经系统分化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孕期甲减会对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宝宝智力下降。此外,孕期甲减还可能增加宝宝出现心脏、肾脏等脏器损害的风险。
02、孕期甲减的评估
孕前检查是一个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减少妊娠相关不良事件的重要途径。其实,患有甲减的育龄期女性本身就会因为甲减而不易怀孕,如果孕前检查发现了甲减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疗,评估疗效满意后备孕,才能实现优生优育。而孕前甲功正常的女性一旦发现怀孕,也建议孕早期完成甲状腺功能检查。甲减的诊断主要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指标有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当TSH>妊娠期参考范围上限,且FT4<妊娠期参考范围下限时,诊断孕期临床甲减。而当TSH>妊娠期参考范围上限,但FT4仍在正常范围内时,诊断孕期亚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的治疗药物、治疗目标和监测频率与临床甲减是一样的。而甲减的病因则多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血清抗体指标升高引起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03、孕期甲减的应对措施
3.1 药物治疗
当人体内自身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足时,可以口服甲状腺素进行补充。一旦确诊孕期甲减,应立即开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治疗目标是将TSH控制在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的中位数以下,一般是指控制在正常参考值下限~2.5mU/L之间。有些孕妈妈在怀孕后不敢使用药物,担心服药会影响宝宝的发育甚至引起胎儿畸形。一方面,目前并未发现在推荐治疗剂量下补充甲状腺素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升高;另一方面,我们临床是使用的左甲状腺素与体内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素是完全一致的。左甲状腺素能够有效调节TSH水平,减低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减少孕期甲减对母婴生命健康的威胁。具体的剂量需要正规医院的医师根据孕妈妈的病情进一步确定用药剂量及疗程,切忌自行用药或停药。
3.2 “食补”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孕期甲状腺激素合成、肾脏碘排泄以及胎儿碘需求都会增加,增加碘的摄入有利于孕早期合成更多甲状腺激素,供给宝宝的大脑发育,到了孕中晚期,宝宝已逐渐形成自身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这使得对碘元素的需求更大,且宝宝的碘摄入完全从母体获得,因此,孕妈妈需要注意补碘,一般孕妇的碘摄入应比正常人超出约1/3。
需要明确的是,孕期保证碘营养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出现甲减的孕妈妈,单纯的碘营养一般不能有效降低母婴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因此孕期甲减的治疗还是要以左甲状腺素药物治疗为主。
3.3 监测甲状腺功能
孕期妈妈和宝宝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在孕4~6周开始增加,以后逐渐升高,直至孕20周达到稳定状态,持续至分娩。所以,正在治疗中的甲减患者,在怀孕后左甲状腺素的剂量需要增加。同时,随着孕周的增大和孕妇体重的增加,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也会相应增加。为了维持孕期甲功正常,已经诊断甲减或亚临床甲减的孕妈妈应该密切监测甲功,在孕20周前建议每2~4周复查,根据控制目标调整左甲状腺素片剂量,至妊娠中后期TSH稳定后可以每4~6周检测一次。孕期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还是非常复杂的,最佳处理方案是备孕时即检查甲功,及时发现妊娠并立即复查甲功,此后遵医嘱定期复查甲功并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已经确诊临床甲减的女性,需要先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将TSH控制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下限~2.5mU/L后再备孕。总之,无论是正在备孕还是刚刚发现怀孕的甲减患者,或者是孕期新诊断甲减的孕妈妈,均需在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内分泌科医师指导和随访。
最后,祝所有正在备孕的女性和已经怀孕的准妈妈们都能够顺利迎接健康的小宝宝。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