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培 三甲
王培 主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胸心外科

肺结节随诊反复做CT有辐射吗?会致癌吗?——从剂量来看

1347人已读

随着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尽管90%以上为良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为“不确定”肺结节(即无法鉴别良恶性),对其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随访,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里可能要反复多次做胸部CT,那么CT检查会有辐射、会致癌吗?

首先,CT的全称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肯定是有辐射的

但辐射不仅仅存在于放射检查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接触到辐射。自然界的空气、食物、饮用水、土壤中、建筑材料存中在多种微量天然放射性元素;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使我们乘坐飞机时受到的辐射增加;香烟燃烧时释放的放射性物质钋-210与铅-210[1];地铁、机场安检时也会身体暴漏于辐射之中,也就是说辐射无处不在

辐射虽然无处不在,只有辐射量到达一定数值时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因此谈到辐射,就不能不提到辐射的剂量单位:希沃特,记作Sv。

辐射的有害性应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有阈值,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多少对于随机效应性而言不存在剂量阈值,也就是说单词照射及时受照的剂量很大,也不一定出问题,具有随机性

对于一般人来说,每年的正常因环境本底辐射(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辐射,主要使空气中的氡)大概约2.4-3mSv/年,换算成一天大约0.008mSv,这个剂量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对健康没有影响。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飞机于万米高空中飞行辐射通常是0.003-0.005mSv/小时,一次10小时飞行受到的辐射量约0.03mSv。

国内文献认为,一天一包烟,一年所受到的辐射约为2-3 mSv;而国外文献认为,一天一包烟,所受总的辐射有效剂量约10-50 mSv。

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

在胸部的相应检查中:

一次胸透为1.1mSv;

一次普通胸片为0.1 mSv;

一次低剂量CT为 1mSv;

一次胸部普通CT检查的辐射大约3-7mSv。

图片1.jpg


图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2]

具体做一次胸部CT所受辐射量,与相应CT机参数设置有关,胸部CT很多参数,我们只需关注Total DLP(图2),我们人体各部位器官和/或组织的权重因子的吸收系数(图3),那么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为E=κ×DLP[3],76.8×0.014=1.072。

图片2.jpg


图2 CT 检查的剂量报告表

图片3.jpg


图3 身体不同部位吸收系数κ

人体对辐射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人体最多能受7Sv辐射。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Sv,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1Sv(1Sv=1000mSv)的辐射剂量,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仅与每次的受照射剂量有关,也与受照射的次数相关[4]居里夫人死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抑制),也是因为她整天跟放射性物质打交道,长期、大量地接触放射性物质。

我国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

1.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剂量限值是50mSv;

2.五年内每年接受的平均辐射上限是20mSv;

也就是说,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从确定性效应方面来说就是安全的

关于辐射的随机效应,并不是立即出现的,而是很长事件后才出现后果,因为每个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不同,所以存在个体差异。Robert J McCunney[5]等人研究显示假设一个55岁的肺结节患者根据Fleischner协会随访指南进行长期随访,在20年和30年的累积辐射剂量高达280mSv和420mSv,辐射剂量超过了核工作者和原子弹爆炸外围10km内的幸存者的终身辐射暴漏。虽然这是一个假定模型计算的结果,但也提醒我们应考虑反复多次CT检查所带来的潜在辐射危害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学者针对ITALUNG肺癌筛查队列的的1406名受试者的研究显示,接受筛查和4年的随访,辐射所诱发的癌症数量为每1000名受试者中0.12至0.33名,女性给较男性的风险更高[6]CT检查导致患者患癌风险相对较小。

因此,根据肺结节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适合的CT随诊计划,并告知患者严格遵循。对于不确定肺结节的患者,既能避免过度CT检查可能带来的损伤,又能避免监测不及时耽误病情,最终使肺结节患者获益最大。

[1] 顾兰芬. 香烟里的放射性物质[J]. 今日科技, 1988(07):33.

[2] WS/T 637-201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S].

[3] Esser M, Hess S, Teufel M, Kraus MS, Schneewei? S, Gatidis S, Schaefer JF, Tsiflikas I. Radiation Dose Optimization in Pediatric Chest CT: Major Indicators of Dose Exposure in 1695 CT Scans over Seven Years. Rofo. 2018 Dec;190(12):1131-1140. English. doi: 10.1055/a-0628-7222. Epub 2018 Oct 11. PMID: 30308691.

[4] Klosterkemper Y, Appel E, Thomas C, Bethge OT, Aissa J, Kr?pil P, Antoch G, Boos J. Tailoring CT Dose to Patient Siz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pdated 2017 ACR Size-specific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 Acad Radiol. 2018 Dec;25(12):1624-1631. doi: 10.1016/j.acra.2018.03.005. Epub 2018 Mar 23. PMID: 29580788.

[5] McCunney RJ, Li J. Radiation risks in lung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s: a comparison with nuclear industry workers and atomic bomb survivors. Chest. 2014 Mar 1;145(3):618-24. doi: 10.1378/chest.13-1420. Erratum in: Chest. 2017 May;151(5):1197. PMID: 24590022.

[6] Mascalchi M, Mazzoni LN, Falchini M, Belli G, Picozzi G, Merlini V, Vella A, Diciotti S, Falaschi F, Lopes Pegna A, Paci E. Dose exposure in the ITALUNG trial of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dose CT. Br J Radiol. 2012 Aug;85(1016):1134-9. doi: 10.1259/bjr/20711289. Epub 2011 Oct 5. PMID: 21976631; PMCID: PMC3587091.

王培
王培 主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胸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