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维宇 三甲
张维宇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肾盏憩室

381人已读

肾盏憩室(calyceal diverticulum)是位于肾内通过峡部与肾盏或肾盂直接相通的憩室,内衬移行上皮。依据峡部位置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I型,憩室体积较小,多位于肾脏两极,常累及上极肾盏;Ⅱ型,体积较大,位于肾脏中部,直接与肾盂相通可有临床症状。

一、流行病学

此病由 Raver在1841年首先进行描述,有报道称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5‰;在儿童和成人中都可发病,其发病率与年龄或性别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肾盏憩室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发病率,但目前尚缺乏多中心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病因及病理学

1、先天性

在儿童与成人的发生率接近,提示该病源于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早期,输尿管芽发生多次分支,形成原始肾小器,此后逐渐退化融合。而未退化的原始肾小嘉孤立存在逐渐形成憩室。

2、后天性

肾皮质小脓肿破溃到集合系统从而形成憩室,膀胱输尿管反流感染的尿液反流形成肾皮质脓肿可导致憩室形成。另外,盏颈梗阻导致盏内压力升高可能促使憩室的形成,如结石嵌顿盏颈,盏颈纤维化及盏颈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原因。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肾盏憩室单个发生,以右肾多见双肾发生者少见,直径为0.5~5.0cm。I型较典型,多呈椭圆形,与小盏有一定距离;颈部如因故闭塞,憩室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或导致慢性肾盂肾炎。Ⅱ型一般较大,肾盂肾盏可被压迫变形,移位或不显影。患者可出现肾区疼痛、血尿、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并发感染时血尿会显著加重。

2、辅助检查

肾盏憩室多经B超检查发现。由于部分憩室内合并结石,当腹部平片发现肾皮质区有结石,应怀疑该类憩室的存在。IVU显示肾盏周围有圆形边缘光滑的囊腔,腔内造影剂排泄迟缓,偶见与肾龙相通。IVU憩室显影不良或不显影时,需行逆行造影;若腔内有造影剂充盈,并与肾盂肾盏相通,即可确诊。CT平扫见肾盂肾盏旁有囊腔样病变,腔壁偶有钙化,腔内偶见结石或占位;增强扫描可见憩室腔有造影剂充盈,并与肾盂相通。有造影剂充盈时,易被误诊为肾盏扩张或肾盏积水。

肾盏憩室应与肾盏积水、凸入肾盏的肾囊肿、肾肿瘤及肾结核等相鉴别。肾脏B超和CT检查将有助于鉴别憩室、囊肿、肿瘤和结核。

四、治疗

1、肾盏憩室如无症状,无需治疗,但需定期B超随访。

2、手术指征为憩室增大的同时合并疼痛,感染、肾脓肿形成,伴随症状的结石形成。

3、手术包括腹腔镜下憩室切除。

4、合并结石时,可选择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

5、较大憩室如造成肾脏严重损害,可行肾部分切除甚至肾切除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维宇
张维宇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