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来华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骨科
临床常见体表肿物超声表现
1817人已读
1、 脂肪瘤:体表肿物中比较常见,超声下形态显示为圆形、椭圆形及扁平形,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十厘米;超声下边界光整、回声清晰,内部为均匀性回声。偶可见血流信号。
2、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多位于皮下、与表皮关系密切,向表皮突起,周围可见浅静脉轻微扩张,容易伴发局部软组织炎症。超声下形态显示为圆形,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少见数十厘米;超声下边界光整,内部为弥漫性中等强回声,基底有回声增强。偶于囊壁周缘见血流信号。
3、 痣:皮肤常见的肿物,在超声图像上无特异性的区别。?
4、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虽然机理不一致,大都为圆形、边界比较光整,内部回声较为细致均匀的回声,有部分为低回声且欠均匀。后部回声轻至中度增强。?
5、 血管瘤: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内部为低回声,并可见散在性液性暗区,伴有侧方声影;或无回声区、内有强回声分隔;散在血流信号。?
6、 纤维瘤:多为类圆形结节,有包膜回声,内部为较均匀的等回声,后方回声不减弱,彩色多普勒无血流信号。?
7、 炎症性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晰/不清晰,回声不均一,强弱不等,血流信号可见。
8、 淋巴结肿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多为椭圆形,皮质部低回声,强回声的淋巴门居中,与正常淋巴结相似,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恶性的淋巴结肿大,多为圆形或不对称形,向心性皮质增宽,淋巴门偏心,甚至消失。淋巴瘤时,淋巴结回声明显减低,有时为假囊性。能探及血流信号。

本文是付来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