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指再植术后的康复
(一)早期康复治疗(0~4周)
1、术后0~1周 临床给予抗痉挛、抗凝血、抗感染治疗,保证再植肢体成活。此时康复一般不介入。
2、术后2~4周 康复的目的是配合临床预防感染,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修复血管通畅,加速修复组织的伤口愈合。
(1)超短波电疗:有促进深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小静脉血栓形成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加速水肿消退,控制感染。对骨折断用克氏针固定者,超短波应严格控制在无热量范围,以免金属过热发生烧烫伤。
(2)紫外线照射:当伤口感染有渗液时,可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控制表浅部位的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3)红外线照射:可使表浅血管扩张,促进渗出液吸收,保持创面干燥。注意肢体感觉丧失,,光源距患肢稍远,以免烫伤。
(4)运动疗法:对未加制动的关节,可由治疗师帮助做轻微的屈伸活动,同时患者对肩、肘关节做主动活动练习。
(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再植肢体保暖,以免受凉引起血管痉挛。不食含有咖啡因的东西,以免血管收缩、痉挛。不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会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危机再植肢体的血液供应。抬高患者,保持于心脏平面,减少水肿。保持心态平稳,情绪稳定,积极乐观。
(二)中期康复治疗(5~8周)
自解除手的制动后开始,目的是控制水肿,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腱粘连。
1、主动运动 练习手指的屈、伸、钩指、握拳等动作。动作要轻柔,以免拉伤修复的组织。
2、防止因感觉丧失造成的副损伤,学会用视觉来代偿皮肤感觉的丧失。
(三)后期康复治疗(9~12周)
此时骨折已愈合,肌肉、神经、血管、肌腱愈合已牢固。此期可用被动活动和抗阻力运动。康复的重点是继续减轻水肿,瘢痕处理,主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功能活动训练,感觉再训练等。
1、理疗 常用的有超声波治疗、音频治疗,可使瘢痕软化。进行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前采用局部蜡疗,可软化僵硬的瘢痕和关节,有利于伤肢的功能锻炼。
2、主动运动:主动做关节的屈伸运动。动作应平稳缓和,达到最大幅度时再适度用力,使关节区域感到紧张或轻度酸痛感。
3、被动运动:进行被动屈伸活动,手法应轻柔,以引起关节有紧张感或酸痛感觉为度。切记使用暴力或引起明显疼痛,以免引起新的创伤。
4、夹板:有静力型和动力型两种。使用夹板的目的是矫正和预防畸形,改善功能。
5、肌力和耐力练习 :可采用从轻至重的分级抗阻训练。促进肌力恢复的原则是使肌肉尽最大能力收缩,以引起适度疲劳,然后适当休息,使肌肉在恢复及随后的超量恢复中恢复及发展观其形态和功能。
6、作业治疗:在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有一定恢复时,可及时开始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性活动练习。
本文是张会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