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炳鑫 三甲
郑炳鑫 主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骨肿瘤科

【典型病例】肿瘤型肘关节假体治疗肱骨远段病理性骨折

355人已读

病例简介

患者全某,女,35岁。

主诉:右肱骨病理性骨折1周余。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因轻微外力导致右肱骨病理性骨折,伴疼痛不适,伴上肢活动功能受限,行右上臂(肱骨)MR平扫:右侧肱骨下段转移瘤并病理性骨折可能性大,周围软组织肿胀,转移瘤可能性大,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骨继发恶性肿瘤”收治入院。

既往史:4年前乳腺癌手术

目前诊断:骨继发恶性肿瘤(右肱骨) 病理性骨折(右肱骨) 乳腺癌。

术前讨论:患者肱骨远段骨转移癌,发生病理性骨折,与普通的骨折不同的是一:骨转移破坏范围大,局部骨质条件差,难以提供坚强的螺钉固定,二:肿瘤侵蚀骨质,单纯刮除骨折难以愈合。因此决定行肱骨骨折瘤段切除+肿瘤型肘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

术前检查

肱骨CT及X线片:右侧肱骨下段骨皮质不连续,断端错位,局部见软组织影,周围软组织增厚。

图片1.jpg

肱骨MRI:右侧肱骨下段骨质不连续,断端错位、成角,断端骨质信号不均匀,断端区域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内见混杂长T1长T2/FS信号影,边界不清。

5.jpg

假体设计

图片6.jpg

图片2.jpg

肿瘤切除

图片3_副本.jpg

图片4_副本.jpg

术后照片

图片5.jpg

病例总结

肿瘤型肘关节假体是治疗包括病理性骨折在内的肱骨远段恶性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肿瘤型肘关节假体可以在保证肱骨恶性肿瘤外科切除边界的前提下保留患者的肢体功能,目前已成为一线主流手术方式,其优点包括:

①假体的高强度和稳定性可以保证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尽早恢复患肢正常的功能状态;

②假体长度可以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设计调节,截骨平面能够准确达到需要切除的边界,尤其对于骨转移癌,将以往的“肿瘤局部刮除”转变为“肿瘤整块切除”,实现理想的外科边界,降低局部复发率;

③在骨转移癌切除重建的手术中,瘤段截除+假体置换的手术时间相较于传统的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钢板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创伤小。

目前青大附院骨肿瘤科已常规开展各类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涵盖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恶性骨肿瘤常见发病位置。术前完整评估患者肿瘤截骨范围,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实现术中精准化截骨,个体化适配假体,在保证肿瘤切除边界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患肢功能。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患者手术疗效满意,已成为我科特色医疗技术之一。

微信图片_20220508132245.jpg

郑炳鑫
郑炳鑫 主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骨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