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瘤,主要发生于小脑。人类在三十多岁以后,极少发生该病。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500例儿童被诊断为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约占19岁以下儿童所有脑脊髓原发性肿瘤的10%。
发病高峰在5~9岁。大约70%的患者在20岁前诊断出该病。在20~24岁期间,发病率略微增高,而在三十多岁以后该病就十分罕见了,这种现象符合其胚胎起源特征。

最常表现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包括:夜间、或晨起头痛、恶心、呕吐和精神状态改变。
位于中线部位的肿瘤,可导致步态共济失调或躯干不稳定,而小脑半球外侧的肿瘤则更有可能导致肢体活动笨拙或不协调。头晕和复视是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侧向凝视时。
长期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视力完全或部分丧失。
影像检查
MRI通常可见中线、或中线旁小脑占位病变,大多数在T1加权像上呈等~低信号,T2加权像上为混杂信号。
钆增强后常呈混杂信号,可能存在坏死、出血、或囊性变区域。
约1/3的患者,存在肿瘤经蛛网膜下腔播散的证据:可见沿脊髓软膜表面的线样或结节样强化和/或马尾内泪滴状转移灶。

MRS可见胆碱峰升高,NAA峰降低。
CT可能漏诊髓母细胞瘤。典型的CT表现为,平扫显示有高密度占位病变,注射对比剂后可明显强化,20%有钙化。

鉴别诊断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通常为伴有壁结节的、单发囊性结构、或者伴有环状厚壁强化的中央坏死结构;在CT上,75%多为低密度,25%为等密度。
髓母细胞瘤多为高密度。如果存在囊性变,通常为多发小囊样改变。
室管膜瘤
与脑室相关,可能长满第四脑室,并通过正中孔向下延伸、或通过侧孔向外延伸。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
比髓母细胞瘤明显更罕见,但可有相似的MRI表现。与髓母细胞瘤相比,ATRT更有可能累及两侧的小脑半球或桥小脑角,并有瘤内出血。
表观弥散系数(ADC)降低
高级MRI检查的特征表现也有一定帮助:表观弥散系数(ADC)降低是细胞数量较高的标志,为髓母细胞瘤和ATRT的特征,而室管膜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则不会出现此表现。
脊柱对比增强MRI、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用于评估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肿瘤播散的证据,联用这两种检查比单用一种的敏感性更高。
和髓母细胞瘤相关的问答
→哪种常见的儿科肿瘤来自于第四脑室的底,哪种肿瘤来自于第四脑室的顶?
髓母细胞瘤源自于第四脑室顶部(蚓部)。室管膜瘤源自于第四脑室的底部。
→起源于小脑蚓部的儿童恶性肿瘤是什么?
是髓母细胞瘤。约占所有儿童颅内恶性肿瘤的25%。
在30%的髓母细胞瘤病例中,瘤细胞可以通过脑脊液扩散出去。损伤小脑蚓部后,会导致躯干和步态共济失调。
依据肿瘤切除范围、扩散和年龄,五年存活率从50%~85%不等。
对超过3岁的患者,对整个神经轴实施放疗是最有效的术后治疗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确保第四脑室底部的重要结构得以保存。
→青少年或成人的髓母细胞瘤的位置,与幼儿的有何不同?
髓母细胞瘤可能更常见于青少年和成人的小脑半球;而在幼儿,则更多见于中线部位。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如何在平扫CT扫描显现?
几乎3/4毛星病例,都表现为低密度,其余的则为等密度。而在平扫CT上,髓母细胞瘤多为高密度。
分子标志和预后
WNT-激活的髓母细胞瘤,是一种胚胎性肿瘤,如果不治疗,极具有侵袭性,但因为对目前的治疗方案有反应,因此几乎所有患者都会长期生存。

含有TP53突变的、音猬因子(SHH)通路激活的、髓母细胞瘤,是个例外,其预后非常差。
非WNT/非SHH髓母细胞瘤,包括第3组和第4组。具有MYC原癌基因扩增的、第3组髓母细胞瘤,预后最差。
本文是魏社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