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热敏灸?热敏灸6种灸感
关于热敏灸
“热敏灸技术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及艾灸科研团队潜心研究30余年,《黄帝内经》腧穴敏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腧穴敏化论新观点,创立了热敏灸新疗法。该项新技术已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热敏灸是艾灸悬灸疗法的一种,其采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在人体热敏点上施灸治疗。
区别于传统悬灸疗法,热敏灸选择的是热敏穴,特别注重灸感感知和有效作用灸量。
热敏点是一种敏感、开放的穴位,这类穴位对艾条的热力极为敏感,
艾灸热敏点能激发人体的经络反应,产生热感深透、扩散、
传导甚至酸麻重胀等感觉,使经络疏通,经气传导,“气至病所”,从而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
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
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灸法。
它通过激发人体经络能量以艾火的热力和药物给人体以温热刺激,
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扶正驱邪,
以调动机体本身的防御能力,调和阴阳、气血、脏腑功能,
以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从而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于艾灸方法的分类参考下图(供参考):

热敏:腧穴敏化
人体穴位的静息态和敏化态
人体穴位根据身体状况的变化,有的开放,有的关闭,有的敏感,有的迟钝。
施行针灸疗法时,选择敏感、开放的穴位进行针刺和艾灸,能更有效的激发人体的调节能力,
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疗效。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和敏化态两种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的腧穴会发生敏化,刺激反应会更加敏感,
会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的现象,称为腧穴敏化,因此当悬灸敏化的体表腧穴时,灸疗的效果会出现倍增效应。
热敏穴具有敏化普遍性
当70%的人患上某一种疾病时,会有腧穴敏化现象,疾病痊愈时,敏化状态消失,
所以要继续探索腧穴的敏化点、敏化情况,
相信能在更多的人、更多的疾病、更多的部位、更多的方法找到更多的穴位敏化现象。
热敏穴具有动态性
热敏穴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哪一个固定穴位,它的类型、部位、面积、强度具有动态性,
作为疾病在体表的病理反应点,只能拿经络腧穴参照,不能固定。
热敏灸的灸感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以上灸疗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
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参考文献
陈日新 ,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9:10 )
声明:网络文章,有病请咨询专业医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