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若谷 三甲
李若谷 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内科

揪出晕厥“真凶”,挽救患者生命

293人已读

近日,虞阿婆因反复晕厥,时有头晕,前来胸科医院就诊,最近1次的晕厥发作时还伴随外伤。她在医院也做了各种检查,动态心电图,头颅MRI、CT,颈动脉CT等,连神经内科也都去了,就是查不出晕厥原因。反复晕厥,却找不到病因怎么办?虞阿婆一家就像被念了“紧箍咒”一样,时刻提心吊胆。

我院心内科副主任、起搏器亚专科主任李若谷团队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了抓住晕厥的致病“元凶”。她运用最前沿的长程心电监测系统(ICM)技术,在体内植入“小小芯片”,为虞阿婆精准查明了反复晕厥的心脏病因,随后为虞阿婆植入无导线起搏系统(Micra),消除了她全家的后顾之忧。

【明确病因】

植入“小小芯片”后,在虞阿婆最近一次随访中,发现她有窦性停搏。在长程的心电监测下,发现了长达3秒的心脏停搏事件竟然有3次。这个是虞阿婆在院内动态心电图都没有能发现的(院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提示的是:窦性心律,无停搏)

虞阿婆跳动的心脏突然停博了3秒,就像一辆汽车正在行驶的过程中发动机突然卡壳熄火一样危险。这样的情况还连续发生了3次,难怪会反复晕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最终确认虞阿婆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家属沟通后,植入无导线起搏系统(Micra),植入至今后再也没有晕厥发生。

图1 linq 记录的停搏心电图

【小科普】

像虞阿婆这样不明原因昏倒的现象叫晕厥,是大脑发生了几秒至几分钟的“短路”。可以自己恢复。


因为晕厥的病因多、机制复杂,前来就诊的患者常常辗转于急诊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历经多次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

由于晕厥通常无法预知,所以晕厥发作时,视患者所处的环境而定,可能造成各种意外发生,如跌倒,撞伤,溺水,严重时甚至出现车祸等。其中,心源性晕厥的后果最为严重,常常危及生命。


而传统的心电检查方式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因监测时间太短,若患者检查时不发作病情就很难发现异常,这也成为心源性晕厥临床诊治的难点。

【小小芯片,大大作用】

为了让更多患者尽早明确病因,李若谷主任团队探索开展了心脏疾病诊断的新技术,为患者注射式植入皮下心电事件监测器(ICM),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小芯片“

它是一种植入皮下的心脏电子器械,无需植入电极及导线,体积非常小,跟大号回形针的大小差不多,是心律失常诊断和监测的主要工具。可24小时不间断的持续监测心电活动,有效电量长达3年。有效地解决了体外心电监测装置监测时间短、监测不连续、依从性不佳等临床问题,具有传统监测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和疾病的诊断能力。

我院在诊疗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中,有着非常领先且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医院已开展30多例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手术,并成功为10位患者诊断出晕厥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其他患者仍在积极随访中)。同时,医院起搏器团队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心衰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治疗,无导线起搏器技术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站在第一线为患者守护心脏健康。


【专家介绍】



李若谷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心内科博士,主任医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心脏起搏器亚科主任、心功能室主任。1995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后师从著名心内科专家方唯一教授深造,曾专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交流学习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为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电生理和起搏女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新闻媒体工作委员会委员、长程心电监测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女医师联盟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等职务。

李若谷
李若谷 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