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首位原因,重视和加强卒中的规范化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较常见的是缺血性脑卒中,又常称为脑梗死,中风,其多数是因为各种危险因素引起患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栓形成进而阻塞脑血管,所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其预防的重点在于病因和危险因素的控制,如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等。如果有以上情况,应留意身体变化,定期检查。


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于中、老年人,并伴有以上危险因素者,其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常常表现为突发的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不能讲话,眩晕,走路不稳,一侧肢体麻木,看东西重影等。严重者出现昏睡,昏迷等。
部分患者可能在发病几天前出现一过性的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
对于缺血性卒中,起病较急,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
对于伴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诊,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缺血性卒中发病第3-5天有一个水肿加重期,一般10天-14天即可度过急性期,因为其具有高复发性,故后续关注重点在于康复训练治疗及预防。
最重要的是遵医嘱用药,比如若无出血倾向,应当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同时还需控制血脂;控制血压在140/90mmHg;血糖在4.4mmol/L-7.0mmol/L;补充维生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等;定期来医院复查以调整后期的治疗方案。
其次要控制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饮食,忌辛辣、戒烟、戒酒等。少食高胆固醇类食物以及糖果等甜食,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碘和微生物的纤维食物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降低腰臀比。
最后应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发病后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效果明显。


本文是陈加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