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许加军 三甲
许加军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神经外科

科普|鞍结节脑膜瘤

217人已读

引言

患者李某,女性,64岁。因“额、颞、眼眶等间歇性疼痛及视力下降多月”于2022-04-12入院。经过系列检查: CT显示:患者鞍区高密度占位,边界清楚。增强MRI显示:鞍区均匀增强信号,边界清楚,基底较宽。患者初步入院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此类肿瘤位置,术后极易对视力造成影响,手术只能尽力避免。根据患者症状及体质,采取,侧方额下入路,摘除肿瘤,并且确保其他神经不受到损伤!手术较为顺利,术中见:瘤体供血丰富,呈樱红色,质地稍软,压迫视神经。全切肿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CT显示:显示肿瘤全切。病理检查报告示:脑膜瘤。现已出院。

接下来就让许加军教授

在线给大家科普一下

鞍结节脑膜瘤吧。

概述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gioma),是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以及蝶骨平台的脑膜瘤占所有脑膜瘤的7%~10%,常伴有鞍结节骨质增生。

鞍结节脑膜瘤发病率约2710万,女性发病率较多,男女比例约1: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40岁中年人多见。50%由眼动脉及筛动脉供血,脑膜中动脉供血者占20%,大脑前动脉供血占16%。

病理分型:脑膜皮型(最常见)、纤维型、血管型(最易发生恶变)、沙粒型。混合型或移行型、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根据肿瘤和鞍结节的位置,可将鞍结节脑膜瘤分为:单纯鞍结节脑膜瘤、鞍结节和鞍隔结合型脑膜瘤、单纯鞍隔脑膜瘤。

症状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生长方式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局部颅神经压迫,受损等可出现一些症状。

鞍结节脑膜瘤有哪些常见症状?

根据脑膜瘤的部位,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瘤体压迫正常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或颅压升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肿瘤侵犯视神经或视交叉引起的视力、视野障碍,一般先表现为单侧视力受损,其后双侧视力视野下降。单侧视力下降占50%,双眼视力下降占55%,眼底检查可见原发视乳头萎缩。

2、头痛为早期症状,60%的患者出现头痛,多以额、颞、眼眶等间歇性疼痛为主;颅压增高时头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

3、肿瘤长大压迫垂体,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症状,包括性欲下降、阳痿、闭经、多饮多尿、肥胖、嗜睡等,但蝶鞍不扩大(与垂体瘤鉴别)。

4、影响嗅束时,可以引起嗅觉减退或消失。

5、累及额叶后可以产生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

6、如果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引起脑积水。

发病原因及治疗

发病原因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但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有关系。

治疗

1、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策略,体积较小者可行单侧额部或翼点入路,大者可行发际内冠状切口、双侧骨瓣切除肿瘤。

2、术后残留或复发者可行放射治疗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为宜。

3、较大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手术时,可能会引起功能障碍,如视力改变、视野改变、尿崩、甲状腺功能下降或下丘脑功能下降。所以临床术后主要应观察患者的视野、视力有无变化,有无多尿及时补充甲状腺素或其他激素。故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激素检查,了解激素缺乏,及时补充,避免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

日常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日常注意事项

鞍结节脑膜瘤属于脑膜瘤的一种而脑膜瘤属于Ⅰ级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由多种因素导致。

●避免一些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刺激诱发脑膜瘤。

●避免外伤或者放射线的刺激。

●增强体质,避免腺病毒的感染。

●鞍区脑膜瘤术后出现高钠、尿崩等情况,需要进行低盐饮食。

脑膜瘤预防措施

鞍结节脑膜瘤病因不明,但可以通过关注导致脑膜瘤的危险因素来预防。

●拒绝食用霉变食物。

●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检查。

●健康饮食。

●适当减重,避免压力过大。

●规律锻炼。

结语

许加军教授作为山东省神经肿瘤专业的骨干专家,每年完成神经肿瘤手术数百例,欢迎患者及家属前来咨询和就诊,为您解除病痛和提供正规的治疗!!

许加军
许加军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