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规照护——咳嗽篇
绝大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心脏及大血管水平存在异常分流,体循环血液会通过心内缺损或未闭的动脉导管分流至肺循环,造成肺内血流明显增多,引起肺动脉高压及频繁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喘憋及喂养困难等;而体循环血流的减少则会影响生长发育。在外科手术修补关闭心内及大血管水平左向右分流后,中远期随访患儿抵抗力及生长发育水平均会明显提高,但术后早期仍会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这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1.插管刺激: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为全麻手术,需在气管插管下进行;部分大缺损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可能在术前就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插管刺激气管会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及气道高反应,拔除气管插管后患儿会出现一系列应激性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以及喉咙发痒等。此种情况一般只需随访观察,严重者予药物止咳并加用激素消肿,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长期卧床:先心术后患儿由于呼吸机插管、引流管留置及术后疼痛等原因需长时间卧床,自身活动量的减少会引起肺部活动力下降,导致痰液蓄积难以排出。临床治疗上予药物祛痰,辅以雾化稀释痰液,同时建议家属多给患儿翻身拍背进行物理排痰,鼓励大年龄患儿早期自行下床活动。
3.肺部感染: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即存在肺部感染,手术及体外循环亦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在手术及体外循环过程会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术后医护每天查房会听诊患儿肺部情况,常规予雾化吸入并指导家属翻身拍背进行物理排痰。定期复查胸片及血常规,观察炎症指标情况,咳嗽咳痰严重者可取痰液培养,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出院带药常规会带口服的止咳化痰药物,食疗可服用梨水或蜂蜜水润肺止咳。术前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术后不能自主排痰的患儿儿,建议家中自备雾化器,每天2-3次雾化后拍背排痰,症状缓解后(1周)雾化减为每天1-2次,直到症状消失。
本文是罗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