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罗凯 三甲
罗凯 主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胸外科

先天性心脏病与预防接种

115人已读

预防接种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对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血管环等)的宝宝,其心功能、肺功能相对正常,如平时没有明显的气促、呼吸困难、吃奶费力、生长发育落后等症状,术前常规预防接种并不会加重先心病病情;而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弓狭窄等)的宝宝,存在一定程度心肺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口唇青紫、吃奶费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注射疫苗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因此不建议预防接种。而对于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如何进行科学的预防接种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在请教了我院感染科预防接种门诊的专家后,笔者对2016年出版的北美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预防接种指南》进行简要解读,并结合本院经验,以供家长参考。

一、疫苗的种类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疫苗。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成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种类繁多,比较常见的类型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载体疫苗等。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培养出的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完全灭除活性之后制作成疫苗接种至人体内,从而达到预防作用,包括狂犬疫苗、流感疫苗等。

2、减毒活疫苗:是指将具有免疫原性的减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保留下来所制作成的一种疫苗,接种在人体后可以激活免疫抗体。具有代表性的减毒活疫苗有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卡介苗等。

3、类毒素:又称减力毒素或变性毒素,主要是指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的毒素,其制作成的疫苗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细菌。较为常见的疫苗类型有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等。

4、重组亚单位疫苗: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病毒蛋白、毒素或其他表位,其只含有病原体中的抗原部分,不含“活”的成分,如乙肝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5、重组载体疫苗:将减毒活病毒、减毒活细菌作为载体,并将其部分基因进行替换,再作为疫苗注射进人体,使人体产生抗体,比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m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等。

因此,根据疫苗是否具有活性,我们可以简单的将疫苗分为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重组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及重组亚单位疫苗)。

二、围手术期预防接种

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在围手术期多数需要用到血液制品(全血、红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免疫球蛋白及白蛋白等)。因此,在使用活疫苗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计划手术术前3周及术后7个月内患儿不能接种活疫苗(如麻疹、水痘疫苗等),轮状病毒疫苗除外;建议计划手术术前2周内不能接种灭活疫苗。

2、围手术期输注其他血液制品可能会影响活疫苗疗效,建议术后8个月再行接种。

6个月以上患有严重心脏缺陷尚未接受手术治疗或右长期阿司匹林服药史的儿童应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建议所有与此类儿童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接种流感疫苗。此外,还建议对12个月以下患有严重心脏畸形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儿童进行帕利珠单抗治疗。

三、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接种

1、同时或任意间隔时间先后在不同部位注射接种免疫球蛋白和灭活疫苗,不会影响机体免疫反应。

2、如果患儿已经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接种活疫苗需要11个月的等待期;而接种活疫苗至少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预防接种指南的简要解读,如有疑问欢迎留言咨询,也可至我院预防接种评估门诊咨询专科医生。


罗凯
罗凯 主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