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夏海坚 三甲
夏海坚 主任医师
重医大附一院 神经外科

精心准备,细致进行,顺利切除颈静脉孔区巨大颅底脑膜瘤

179人已读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有道是“最好切除的脑肿瘤是脑膜瘤(大脑凸面脑膜瘤),最难切除的脑肿瘤也是脑膜瘤(颅底脑膜瘤)”。因为,颅底脑膜瘤被埋在脑组织下面,手术需要抬起脑组织才能显露和切除肿瘤,容易损伤脑组织;颅底脑膜瘤还常常毗邻、推挤甚至包裹颅底神经和血管,不容切除干净,还容易损伤神经血管,导致病人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国内外各大医学中心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此类患者预后与术中的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血管的解剖及功能保留情况密切相关。

今天介绍的颅底脑膜瘤就具有以上特点,使得肿瘤切除困难、手术风险大:一是肿瘤巨大,血供丰富(图1);二是肿瘤和后组颅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外展神经、脑干、小脑及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关系密切,术中稍有不慎,容易损伤上述神经血管,而导致预后不良。

雷泽林术前.jpg

图1 患者术前MRI显示肿瘤巨大,脑干受压明显,肿瘤和后组颅神经及面听神经关系密切

患者既往就诊多家医院,后慕名来到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夏海坚教授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患者系巨大颈静脉孔区颅底脑膜瘤,肿瘤基底主要位于颈静脉结节,手术关键在于妥善处理肿瘤和脑干、后组颅神经及椎基底动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如有不慎,则患者术后有气管切开、昏迷甚至生命危险可能。为进一步指导术中精细操作,术前进行了基于多模态影像的肿瘤重建,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判断(图2)。

雷泽林术前重建.jpg

图2 术前多模态影像重建显示肿瘤和脑干、后组颅神经及椎基底动脉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准备充分后,夏海坚教授团队在全程电生理监测下精心安排了手术,术中全切肿瘤(术后3天MRI复查见图3),并妥善解剖及保护上述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患者恢复顺利,呼吸良好,术后1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预防性留置胃管,声嘶症状在术后3月得以明显好转。

雷泽林术后MR.jpg

图3 术后3天增强MRI复查显示肿瘤全切,神经血管结构保护良好,脑干已部分复张

本周门诊,患者术后1年复查,送我锦旗一面,甚暖人心(图4)。

雷泽林锦旗1.jpg

图4 术后1年门诊复查,与患者及其丈夫合影。此时患者已重返工作多时,恢复良好。

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作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重庆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承。感谢各位病员朋友们的信任,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竭尽全力,为您的健康努力。


夏海坚
夏海坚 主任医师
重医大附一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