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随笔—如何与晚期癌症患者打交道
最近我的工作有点不“走运”!
别误会啊,我没犯错,也没有什么医疗差错和事故。怎么解释呢,还是听我讲几个患者朋友的故事吧。
故事一:爱笑的李大姐
李大姐,上周五门诊看过的患者,卵巢癌晚期(IV)新辅助化疗3程后,全面复查评估后可行中间型手术,本周一入院,拟于明日手术治疗。初识李大姐,印象最深刻的是,爱笑,因为化疗头发都掉光了,所以她戴了一顶漂亮的黑帽子,表面是一圈圈波浪样的流苏,特别像烫了头发,一点都不张扬,脸色有点差,或许化疗后身体还比较虚弱,本就消瘦的她一进来就坐在靠门口的那张椅子上,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不急不躁,静静的等待。就在昨天,我把她们母子请到办公室,与李老师一起跟她们探讨有关手术的事,给我的感受,李大姐全程都是笑意,话也不多,坦然,安静,让我心生感动!今天做术前准备,就在我等电梯准备去手术的时候,母子二人叫住了我,简单的询问了明日手术排在什么时候,我发现,大姐从兜里拿出来一叠厚厚的钱,依然是笑着让我收下,我赶紧说大姐,不能这样,您此前的经历(经济上的精神上的)我都知道,在这之后用钱的地方也不会少呢,咱都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努力啊,此时,大姐两眼噙着泪,依然在笑,我逃离到了电梯里,不忍直视她的眼泪,但愿,多年以后,再见面时,还能看到她的笑容!
故事二:碎碎念的赵阿姨
胖胖的赵阿姨,绝经后流血来诊。初诊:子宫多发肌瘤,子宫内膜增厚(Ca?),糖尿病,高血压。当地也怀疑子宫内膜癌变,并建议取病理去北京化验。孝顺的儿子果断带着老娘来了锦州。对赵阿姨最深的印象,是爱忘事,碎碎念,她要是个小孩子的话,我一定叫她糊涂蛋,但是,态度极好,总是让我们哭笑不得,举个例子吧,术前需要降压治疗,她竟然把莫西沙星当成降压药吃了,结果,血压从160升到190,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直道歉碎碎念,弄得我们反倒不好意思批评她了,只能盯着她把降压药吃了。手术很顺利,术中病理提示内膜癌IA期,暂时没有告诉她,每次查房或者给她切口换药,她都反复的说,我咋感谢你呢,今天她又反复说,我特爱从后面看你走路的样子,像是脚下生了风,还说,第一天来你们医院不知道挂谁的号,就坐在诊室外面候诊的椅子上看,发现你的诊室患者最多,那么多等着的人也不着急,说明这个大夫错不了,就挂她的号吧,看来糊涂的爱忘事的赵阿姨也很精明啊!明天,赵阿姨就要出院了,我估计她还得说,我咋感谢你呢,我想对她说:赵阿姨,好好活着!!!
夜深了,本来我还有故事三(小心翼翼特别敏感的孙姓妹子,术前及术中冰冻病理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不幸的是术后病理伴有癌变),故事四(卵巢癌IV期经过6个疗程化疗后选择手术,心里总是挂念甚至带有愧疚感的还没成家的儿子的张姓姐姐),因为还想说点心里的感触,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刚刚看过了电影《人生大事》 ,我想说的是,人生中,生与死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死亡既是人生价值的最后体现,又是对整个人生价值的“盖棺论定”,死亡不仅意味着对生命的否定,而且意味着对生命的肯定。庄子认为生死一体,把死亡看成自然之事。司马迁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生命价值,提高生存质量逐步成为人们新的选择。
尽管如今的科学如此发达,但是,医学上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对于癌症,我们有许多的治疗方法,但是根除癌症还有相当的距离,在一些疾病面前我们仍然是无能为力。
如何使晚期癌症患者正确面对生与死,如何帮助其走好人生最后一程,是医护人员和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高质量的“死”远比低质量的“生”更重要。
一位资深肿瘤医生曾经说过:我们不一定能让患者活得很长,但我们可以帮他们把生活的路走得很宽,这话说的多好啊!
复旦女博士于娟 ,患癌后曾经写到: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最后,我想借用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作者的话结束我今天的写作: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道你已经离开。
真的希望,每一个肿瘤病人,每一天都活成想要的样子!
2022年7月6日夜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建辉
本文是刘建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