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胃癌手术再进化—— 改良单孔腹腔镜胃癌扩大根治术(全胃+脾脏+胰体尾切除)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成功完成一例改良单孔全腹腔镜全胃+脾脏+胰体尾联合脏器切除以及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为该胃癌患者顺利根治胃部肿瘤并恢复进食功能,患者术中出血仅100毫升,术后一周即出院,一个月后返院复查,恢复良好。

患者吴老师来自重庆两江新区,入院20天前出现中上腹剧痛、腹胀、恶心,经检查诊断为胃底低分化腺癌伴出血,胃底肿瘤体积已侵犯胃体部,并向胃外生长,不排除肿瘤已侵犯邻近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同时不排除肿瘤已侵犯邻近胰腺体尾部及脾脏。按照常规,这种情况只能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探查和治疗。但50岁的吴老师一听说要在肚子上划一个20公分的大口子,肚皮上将留下一条“大蜈蚣”般的切口瘢痕,断然拒绝了手术治疗。

为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普通外科我组率领手术团队,会同影像科、病理科、肝胆科、肿瘤科等专家进行了多学科讨论、分析后,决定为其实施改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采用自制的经脐单孔穿刺器,在患者脐部切开一个3厘米长的切口 ,建立经脐单孔腔镜主通道进行解剖分离,同时利用左上腹引流管做为辅助操作孔进行辅助操作。术中探查发现,患者的胃底部肿瘤已侵犯胰体尾、脾门,形成一个整块,只有进行胃、胰体尾及脾脏的联合脏器切除,才能最大程度的根治肿瘤。术者通过经脐单孔通道依次进行胃周血管解剖结扎、D2站淋巴结清扫以及全胃切除,再沿胰后间隙入路游离并离断胰体尾部及脾脏,完成包括全胃、胰腺体尾部、脾脏在内肿瘤的整块切除。此后采用术者自创并命名的SILT-π法(改良单孔腔镜下预牵拉式食管空肠π形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最后通过经脐通道取出了标本。

经脐单孔腔镜技术是近年来腔镜外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该技术充分利用了脐部这一先天皱褶建立腔镜操作通道,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腹壁美容度,也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完全符合当前的加速康复外科潮流。但由于单孔腔镜下胃癌手术范围大、消化道重建复杂,对设备和手术团队技术要求很高,当前单孔技术在胃癌手术特别是全胃手术中的应用仍非常受限,国际上常规开展该手术的报道极少。新桥医院普通外科团队在经过反复的临床研究和探索实践基础上,通过在经脐单孔腔镜通道建立、单孔腹腔镜下手术配合、单孔腔镜下消化道重建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率先提出并开展了“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为单孔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提供了新方法。目前该技术已积累几百余例成功病例,并已建立一种简易可行、适合推广的改良单孔腔镜胃癌手术技术体系,今年以来已多次获邀在包括全国胃癌大会等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及手术演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相关经验及临床研究数据正陆续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公布,进一步在国际胃癌外科学界介绍“新桥单孔胃经验”。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