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田颖 人已读
疫情逐渐稳定下来,餐饮堂食也有序的开放了,大家有没有跟久违的朋友们“小聚”一番呢?
许久不见,必定少不了要小酌一杯,这时可能有些心血管病患者会问了:最近服药规律、病情稳定,是不是可以喝点酒呢?
建议,如果你在吃以下几种药,最好还是不要喝:
1. 阿司匹林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阿司匹林是需要常年吃的。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以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发生率在3%~9%之间,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及老年人更容易出现。
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一定要避免或限制饮酒及食用含酒精或以酒精烹饪的食物。因为乙醇可以扩张血管,可引起胃粘膜充血或水肿,从而加重某些药物对胃肠刺激的不良反应,增加胃出血的危险。(注:另外,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能抑制组织吸收维生素C,所以要多吃新鲜的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柠檬、西红柿、土豆等)
2.部分降压药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这些药物均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服用这些药期间,需要避免饮酒、含酒精或以酒精烹饪的食物,道理还是上面说过的,酒精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会增加降压药物的低血压的危险。
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这类降压药的朋友们则应该小心葡萄酒,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葡萄酒中所含的酪胺的代谢,而酪胺若在体内大量蓄积,会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脑溢血。
3.降脂药
吃降脂药也怕喝酒吗?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一些降脂药(他汀类、贝特类等)具有一定的肝脏损害的副作用,虽然正常情况下的发生率很低,应用很安全,但如果在服药的同时大量饮酒,那可就让肝脏的负担大大增加了。
其实很多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所以我的建议是,无论服用何种药物,都要限制饮酒。
4.饮酒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没有心血管病疾病的朋友们也要注意,要少喝、适量喝酒。因为大量饮酒增加心脏病风险!
引发心律失常
大家可能听说过“假日心脏综合征”,这是指在节假日期间过量饮酒后,出现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综合征。
这种综合征与长期心脏病史无关,而饮酒恰恰是导致这种心脏病突发的元凶。
具体来说,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能够使心肌传导发生延迟,导致折返发生,或者刺激心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改变心肌不应期,从而招致快速性心律失常。
轻者会出现早搏,严重者会导致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扑、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其中35%~62%的“假期心脏综合征”表现为房颤,虽然这种房颤可能在24小时内终止,但26%的 “假期心脏综合征”患者在1年内过量饮酒后出现房颤复发。
酒精对房颤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增加发作频率,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冠心病患者中,“假期心脏综合征”更是会让猝死的风险增加3倍。
酒精性心肌病
你听说过一种只有喝酒的人才会得的心脏病吗?这就是“酒精性心肌病”。
治疗的关键在于,无论心功能到了多么“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也一定要戒酒、戒酒、戒酒。否则病因不除,治疗徒劳。
相反,如果下定决心,扔掉酒杯,则可能 “柳暗花明又一村”,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完全痊愈。
总之,心血管病人服药期间最好避免饮酒,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若是非要“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话,那必定会“来日愁来愁更愁”!
本文是田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