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缓慢进展的失语最早于18世纪由 Pick 以及 Rosenfeld 先后描述,病人常表现为命名障碍的语言障碍,常见于AIzheimer 病( AD )、 Pick 病( PiD )。1982年 Mesulam 报道6例缓慢进展的失语病人,无智能和行为障碍,并首先提缓慢进展的失语( slowly progressive a phasia )这一概念,意指无痴呆的进行性失语,老年前期多见,病程迁延多年,晚期可出现痴呆,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左侧半球外侧裂周围。1987年 Mesulam 进一步充实了这一概念,并描述了其临床、神经影像和病理特征。1990年 Weintraub 等贴切地命名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 , PPA ),以后陆续有散在病例报道。 PPA 定义为病人进行性的语言障碍,病程迁延多年,无占位病变、梗死或其他脑部病变可解释其临床表现,语言障碍为病程中唯一或突出的神经系统异常。
PPA为少见的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这类病人表现为进行性语言障碍,同时可合并视觉失认,空间损害或失用。病人的语言障碍可单独存在数年,最终表现为痴呆。目前将PPA分为三种类型:少词型(logopenic PPA),其病理改变绝大多数为阿尔茨海默病表现;语义型(semantic variant PPA),又称为语义性痴呆,突出的表现为命名障碍;非流利型(non- fluent PPA),表现为言语的断续、大量的语法错误。语义型和非流利型目前归于额颞叶退行性变。
PPA常隐袭起病,发病年龄以老年前期多见,进展一般较为缓慢,语言障碍可是疾病早期数年的主要障碍甚至是唯一症状。患者的记忆、推理、自知力、判断、行为能力相对保留,日常生活能力可保留数年。随疾病进展,失语逐渐发展为全面性,出现阅读、书写、理解障碍,直至痴呆。部分患者可合并存在个性改变、运动障碍等。
PPA相对罕见,初期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不典型,存在漏诊误诊率,治疗较为困难。早期识别、积极语言训练可有一定作用。
本文是赵倩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