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文章
发表者:苗江永 人已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6.96%,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0.2%,已然达到了老龄化的标准;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高达11.94%,距离深度老龄化社会已经不远[1]。由此可见,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为宣传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为主题,于2022年7月25日—31日在全国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
此次健康宣传,主要包括老年共病与营养管理、老年消化道疾病防治、老年人肾脏病的防治、老年痴呆患者的营养支持、老年肌少症的诊治、老年肿瘤患者的营养指导以及中医施膳的多样化等系列,其中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营养建议如下:
(如需观看视频,可点击下方链接哦
flv4.people.com.cn/videofile7/pvmsvideo/2022/7/23/RenMinJianKang-CuiChenGuang_93a9fc45518ac2cf4f119413e2a044fb_ms_hd.mp4[2])
1、对每一位痴呆老人进行营养筛查、体重监测和记录,必要时干预。
2、根据痴呆老人喜好提供个性化的、充足的食物。
3、鼓励进食并给予足够的支持。
4、为痴呆老人提供舒适的、家一样的进餐氛围。
5、尽可能去除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
6、不推荐常规用刺激食欲药物,伴随抑郁可予米氮平。
7、建议对痴呆老人避免饮食控制。
8、照料者接受营养不良和营养干预的常识教育。
9、对不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6、B12或叶酸者,不用药物防治认知下降。
10、不用Omega-3脂肪酸、硒、铜、维生素E、维生素D补充剂防治认知下降。
11、不推荐特意服用特殊的医疗食品或营养产品改善认知或延缓认知下降。
12、推荐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剂(ONS)改善营养状况,但非防治认知下降。
13、是否人工营养和补液应根据老人基础情况并考虑整体预后和个人意愿。
14、轻中度痴呆老人遇到应激病情,或因可逆疾病而营养摄入不足时可短期管饲,不耐受管饲的予肠外营养。
15、重度痴呆老人不推荐管饲。
16、应激事件液体摄入不足时,可短期给予肠外补液。
17、不推荐生命末期使用人工营养(管饲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和肠外补液)。
18、建议在老人早期尚具备决策能力时,了解个人意愿,做好规划。
如今,我国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疾病负担沉重,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总体患病率为20.8%,其中脑血管病和血管危险因素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更是占所有轻度认知障碍的42.0%[3]。除了做好以上营养健康外,如何治疗老年痴呆也尤为重要。
在药物治疗时,《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治指南(2019)》中提到的,在10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发现患者认知功能和总体临床印象均有改善,因此奥拉西坦也在此指南中作为用于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推荐用药[4]。
此外,在《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治疗和预防》中提到,奥拉西坦可明显改善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认知和记忆障碍方面的临床转归,同时对缺血性卒中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奥拉西坦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认知功能和减轻痴呆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突触可塑性有关[5]。另外,在《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5版》及《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2020版》等指南中奥拉西坦均作为推荐用药,可见其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可广泛推广至临床应用当中。
参考文献:
[1] 周文文.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 江苏商论,2020(11):129-134. DOI:10.3969/j.issn.1009-0061.2020.11.038.
[2]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发布2022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海报及第三批老年健康教育系列科普视频
[3] 褚延利,叶爱霞,崔娟,等. 通过MoCA量表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筛查及训练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3(10):911-913. DOI:10.3969/j.issn.1005-619X.2013.10.034.
[4]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疗指南中国撰写专家组.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4):345-354.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9.04.001.
[5] 朱晓璐,颜丙春.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治疗和预防[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7,25(4):364-370. DOI:10.3760/cma.j.issn.1673-4165.2017.04.011.
本文是苗江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