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继喜
刘继喜 主任医师
北京宜和医院 内科

2022年世界肝炎日: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1623人已读

引起肝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和酒精,其它原因包括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公众最关注的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危害最大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统计显示,全球约3.54 亿的人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疾病。今年世界肝炎日给出的最新数据是,每30秒会有一人死于肝炎相关性疾病! 为了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教授,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及其所致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及合作伙伴自2011年开始把布隆伯格教授的生日7月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我国在乙肝病毒的防治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超过了95%,1-4岁乙肝病毒感染率从1992年的9.67%降低到了 0.32%。然而,由于我国既往已感染的病人基数大,目前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仍然高达8600万左右,其中2800万为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人数约270万。因此,肝炎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今天,7月28日,是第12个世界肝炎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认识肝炎,早期检测,早期预防。

1.病毒性肝炎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现在入学和入职体检不让检查乙肝?

不同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不同的。甲肝和戊肝是粪口传播,可以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或水源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则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血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甲肝病毒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注意个人卫生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接种甲肝疫苗也能避免感染。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污染的水源。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中与同事握手,同桌共餐等是不会传播给他人的,因此,既往入学和入职体检检测乙肝是不合适的。平常正常体检和单位体检鼓励检测乙肝,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检测和早期治疗。

2.乙肝的症状有哪些?

肝炎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特别是厌吃油腻食物等。一般不会有剧烈的腹痛,可以有上腹部不适。当肝细胞进一步受损时,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发黄,皮肤瘙痒等。病程迁延的慢性乙肝病人还会出现皮肤晦暗,牙龈容易出血。进入肝硬化期的,则会出现蜘蛛痣、腹水、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和并发症。

3.乙肝病毒携带、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怎么回事?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转氨酶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

筛查乙肝最常用的是乙肝5项,而大三阳和小三阳是一种通俗的说法。 当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都阳性时,表示病毒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伴有肝功能异常,需要根据专家建议选择抗病毒治疗。小三阳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都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动及传染性较弱。由于病毒可能存在变异,即便是“小三阳”,病毒仍进行复制,因此,应进一步检测乙肝病毒的水平(HBV-DNA)来做出判断。

4.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一直存在吗?

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抗体。 这一抗体的水平和体内持续的时间与每个人的免疫反应有关。因此,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一抗体水平会减低,甚至消失。乙肝疫苗的最主要的意义是保护未成年人。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对于乙肝抗体转阴的成年人,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对于有顾虑、免疫力低下的,可以选择再次注射乙肝疫苗。

5.哪些人容易感染丙型肝炎?有丙肝疫苗吗?

丙肝高危人群包括:静脉内注射过毒品者,尤其是共用注射器者;不安全性行为者;1992年前使用过血液制品或者器官移植的;使用不洁工具纹身或纹眉者;HIV感染者;接受过手术、输血、血液透析或介入性治疗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触丙肝病毒的医护人员,特别是有针刺伤的人员;1945年-1965年出生的人(这个时期的丙肝感染率最高)等。

与乙肝病毒不同,丙肝病毒的分型多,疫苗研发困难大,目前仍没有有效的丙肝疫苗。

6.什么是酒精性肝炎?乙肝感染者可以饮酒吗?

酒精性肝炎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阶段。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早期没有特殊症状,疾病进展后期可以出现黄疸、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等。

长期饮酒史指的是,饮酒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克/天,女性≥20 克/天,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克/天。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酒精相关疾病造成的死亡占全球所有疾病的死亡原因的6%, 约50%的肝硬化的原因与饮酒有关。因此,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如果饮酒,无疑是雪上加霜。

7. 什么是药物性肝炎? 哪些药物最容易引起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伤指的是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中草药、天然药、保健品以及膳食补充剂等。不同药物可以导致相同类型肝损伤,同一种药物也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肝损伤。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群不规范用药较为普遍,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每年23.8/10万,因此不能忽视。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为急性过程,停药1~2个月可以恢复正常,少数患者(约占10%~15%)肝损伤严重,可进展为肝衰竭,需要肝移植挽救生命。亦有部分患者(6%~20%)发病6月后,血清ALT、AST、ALP及TBil仍持续异常,或存在门静脉高压或慢性肝损伤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临床诊断为慢性肝损伤。

8. 如何早期发现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慢性肝病是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B1引起的慢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

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6个月或1年检查腹部超声以及血清甲胎蛋白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其中,监测甲胎蛋白(AFP)尤其重要。

在亚洲成人中,约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现AFP升高。血清甲胎蛋白及其异质体AFP-L3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特异性最强的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国内常用于肝癌患者的普查、早期诊断、术后监测和随访。对于甲胎蛋白≥ 400ng/ml 超过1个月,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癌和活动性肝病的患者,应高度考虑肝细胞癌,其诊断特异性高达99%,而敏感性仅为17%。研究显示,在甲胎蛋白不升高的情况下,有34.3%的肝癌患者,在确诊1年前即出现AFP-L3升高。当以10%为AFP-L3 的临界值时,其对早期肝细胞癌的检测敏感性为22%~33%,特异性为93%~94%。对于甲胎蛋白阴性(< 20 ng/ml)肝细胞肝癌患者,AFP-L3 的检测敏感性为12%~21%,特异性为97%~98% 。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将 AFP-L3 监测应用于肝细胞肝癌的预警,并把AFP-L3 ≥10%作为诊断肝细胞癌的高特异性指标。

参考文献:

1. ACG Clinical Guideline: Alcoholic Liver Disease.Am J Gastroenterol. 2018 ,113(2): 175-194. doi:10.1038/ajg.2017.469.

2. Asian-Pacifi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a 2015 update.Hepatol Int (2016) 10:1-98. DOI 10.1007/s12072-015-9675-4.

3. Hepatitis C Guidance 2018 Update: AASLD-IDSA Recommendations for Testing, Managing, and Treating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67(10):1477-92.

4. Hepatitis B Virus: Advances i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Clin Microbiol Rev,2020, 33:e00046-19. https://doi.org/10.1128/CMR.00046-19.

5.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1):810-820.

6. 刘毓键,马明洋. 血清标志物在肝细胞肝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医学综述,2020,26(7):1325-1336.

7.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rveillance: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9, 25(13): 1550-1559.

刘继喜
刘继喜 主任医师
北京宜和医院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