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胆心反射
在介入操作中,我们常常提到胆心反射,与患者沟通时也常常谈及,一旦出现胆心反射,轻者心率下降,重者出现心跳骤停,那么何为胆心反射,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一旦出现如何处理呢。
胆心反射又叫迷走神经反射,是指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涉胆囊或胆道时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因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现象,已处于休克或低血压状态下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胆心反射的发生机制: 在胆囊心脏之间通过左侧迷走神经的上、下行纤维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具体途径是:胆囊壁的内脏感觉神经未梢受到刺激,经左侧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将兴奋传导至延髓内副交感低级中枢(迷走神经背核),释放冲动再经左侧的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纤维到达心脏.其结果是: 冠状血管痉挛,窦房结兴奋性降低,特异性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是心跳骤停
当手术牵连胆囊时患者血压或心率下降幅度等于或大于基础血压或心率的20%,并伴ECG改变时定义为胆心反射。胆心反射一旦发生,立即通知手术医师暂停手术,同时加快输液200~300 ml,给予静注升压药麻黄素10~15 mg,阿托品0.5 mg,待血压、心率平稳后行手术。

在介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胆心反射的手术包括胆道穿刺造影置管等,以及靠近胆囊病灶的消融(如下图)。



所以对于靠近胆囊的病变或胆道穿刺的操作,需要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同时有预案,一旦发生胆心反射如何处理,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
本文是刘瑞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