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瑞青 三甲
刘瑞青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综合介入科

肝癌靶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管理

2039人已读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据统计2020年我国肝癌的发病数和死亡人数接近全球一半。肝癌发病隐匿,大部位就诊时已是中晚期,80%的患者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机会。一直以来,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能控制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为主要靶点的抗血管生成剂的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被各指南推荐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系统的系统治疗。此外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越来越多靶向药物进入医保,让更多肝癌患者能够负担得起靶向药物。随着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普及,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TKI类靶向药物(该文章主要指肝癌常用靶向药物如索拉菲尼、仑伐替尼、阿帕替尼、瑞戈非尼以及安罗替尼等)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腹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手足综合征,以及蛋白尿、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见表1,低级反应(1、2级):可耐受且易控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4级),应立即停止相关治疗。

1、高血压

靶向药物导致高血压的机制,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导致高血压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精神压力增加,也是发生高血压的不良因素。可能的机制包括内皮细胞或血小板分泌减少,血管密度异常、血管僵硬或内皮素功能紊乱等。

服用靶向药物的血压管理:首先服用前监测血压,明确血压基线,如果血压高,需要给与控制后再应用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同时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警惕可能高血压导致的危险信号如视力问题、头痛或心悸。

管理:根据血压情况进行分级,一般血压低于139/89mmHg,无需服用降压药物,继续服用靶向药物。1级高血压(低于160/100 mmHg),可继续服用,加用抗血压药物;2级高血压(低于180/110mmHg)暂停或减量靶向药物,服用靶向药物;3级以上高血压停用靶向药物。

2、手足皮肤反应

手足皮肤反应指服用靶向药物后,手掌和脚底出现变红,明显不适、肿胀、麻刺感、以及蜕皮、角质化等。具体出现的机制可能是抑制VEGF和PDFGFR相关信号通路有关,影响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导致血管改变和细胞凋亡等病理改变,破坏手足受压部位的血管修复机制。

按照具体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表2),针对靶向药物引起的手足皮肤反应强调全程管理,包括用药前准备,用药中的预防,以及出现了及时治疗,目的是减少感染、渗液,减轻角化过度。

患者指导:干燥皮肤护理:无刺激性、浓厚、无酒精性保湿霜(例如凡士林);温水洗浴。日常活动:摩擦部位涂抹油性保湿剂保持润滑;合脚的鞋袜;日常可以使用棉制品,棉袜、棉手套;推荐鞋内放置柔软鞋垫;预防性使用角质剥脱剂:如20%尿素软膏。对于出现手足皮肤反应的治疗建议使用保湿剂,避免局部摩擦,局部水泡或糜烂面注意护理,防止感染;红肿处可考虑使用激素类软膏,如氯倍他索、卤米松等,必要时停药,前往皮肤科门诊就诊。

3、蛋白尿

蛋白尿的产生与VEGF/VEGFR信号转导抑制剂相关,破坏肾小球内皮或上皮细胞,肾小球膜通透性增加,蛋白漏出,导致肾性蛋白尿。服用靶向药物时要定期查尿常规,发现尿蛋白阳性,必要时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根据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药物调整或停药处理。

4、出血

靶向药物导致出血的机制与多数药物时抗血管生成药物,抑制VEGF/VEGFR转导通路,抑制血管内皮再生能力,血小板功能下降等导致出血。所以对于出血的管理重在筛选合适的患者,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胃有活动性消化溃疡或大便潜血(++)、近期有黑便或呕血病史、存在大出血(中央型鳞癌、大血管受侵犯)等高出血风险患者,不推荐应用该类靶向药物。

5、血小板减少

靶向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此外肝癌患者常合并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降低,增加出血风险,所以临床应用时要密切关注血小板,一般推荐服用后服药后第一个月内每周一次,之后每两周一次查血小板情况,根据降低的严重程度给与延迟给药、减量或停药。

6、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行动和言语缓慢、寒冷不耐受、便秘、体重增加、心动过缓、毛发和皮肤粗糙、面部虚肿、舌增大、声音嘶哑等。在服用靶向药物前进行甲状腺功能基线的检查,对于有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给与及时服用甲状腺素片服用替代治疗。

7、乏力

需要鉴别是否是药物引起,注意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降低、贫血、糖尿病、抑郁症等其他导致乏力的因素,轻度的乏力,不影响正常生活可继续服用药物。

8、腹泻

腹泻是此类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根据大便次数进行分级,1-2级的,一般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酌情使用止泻药(罗哌丁胺或蒙脱石散等),大于3级的腹泻暂停应用靶向药物,带腹泻好转后尝试继续服用,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腹泻,建议停用。


所以,在靶向药物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向患者进行沟通,术前严格筛选,建议用药过程中监测各项指标,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及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和治疗。

表1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 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NCI-CTCAE 4.0版)严重程度分级

表2 手足皮肤反应的分级及处理


表3 肝癌患者服用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时间表(建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刘瑞青
刘瑞青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综合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