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镜是从嘴进的吗——小编只想打你,肠镜全科普,快快看过来!

前一段时间小编一位很“有内涵颇有段位”的朋友问小编,肠镜是不是从嘴进去的。小编我 ...站在风中凌乱了五分钟。随即站在冷风中自我惩罚十秒——对不起,是小编科普不到位!

这个叫胃镜!

1、这叫肠镜!

肠镜检查就是通过肛门插入一根软管,通过软管前端的“摄像头”查看整个大肠的技术。通常肠镜内部还有可以放置操作器械的通道,从而能够在肠镜下钳取组织做病理检查,甚至进行切除病变等操作。
2、为什么要做肠镜

肠镜进入肠道后,能清晰地观察整个肠道内壁,小到1-2mm的东西,像小米那么大的也能看得见。
因为胃肠、食管等这些器官是空腔器官,其他检查如彩超、CT等都不能发现息肉和早癌,只有通过胃肠镜。
因此,肠镜是发现肠道疾病的金标准。
3、哪些情况需要做肠镜?

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5岁之后,而息肉变成癌需要5-15年,因此咱们要赶在息肉变坏之前做肠镜。
所以,一般建议从40岁开始就要做第一次肠镜检查。这时候大多数还是息肉,也可能什么也没有,也可能是早期癌。
以下人群建议立即检查:(《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

1.年龄≥40岁,无论男女,
2.长期抽烟、喝酒的群体;
2.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
3.进行胆囊切除的群体,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4.长期缺少运动,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者。
5.长期便秘,腹泻,有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群体。
6.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
4、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做肠镜了?
不是!
目前大肠癌呈现高发趋势,对于没有任何症状的成年人,为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从50岁开始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高危因素人群,需要在50岁以前就开始检查,并且增加检查次数。
这些高危因素包括:
有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病史的;
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的;
有大肠癌或息肉家族史的;
有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的,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
5、肠镜检查怎么做?


6、什么是无痛肠镜?

九成的人做肠镜就像拉肚子般痛苦,痛苦持续2分钟左右。
1成的人会很痛苦,多见于太瘦、之前做过腹部手术、便秘的人,这几类人建议静脉打个麻药睡一觉就做完了,即无痛肠镜。
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肠镜检查就是无痛肠镜。检查时会静脉点滴一些中枢神经抑制的麻醉药物,提高耐受力,降低应激反应,从而消除恐惧感和不适感,使内镜检查与治疗操作得以顺利进行,让你在清醒、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过程。
但无痛肠镜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费用较普通肠镜高,另一个是预约时间较长,还有因为麻醉药物使用也有一些禁忌的情况,比如肝功能衰竭、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或者身体状况很差的病人,这些情况不适合做无痛肠镜。
7、做肠镜有危险吗?无痛肠镜会让人变傻吗?
肠镜检查是很安全的,过程中可能会因向肠腔内充气,您会感到不适或者腹部痉挛疼痛,但只要做完后排出气体,这种不适很快就能缓解。当然,检查也可能出现并发症,比较严重的如出血或穿孔等,这都很少见。
不会变傻。

无痛胃肠镜所用的静脉麻醉药一般是丙泊酚,乳白色的液体。而所用的剂量,是麻醉医生根据受检人的体重、身体素质等要素来定的药量,一般来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受检者就会醒来。它的代谢速度很快,数小时内就会分解、代谢,不会造成蓄积,也不会带来任何后遗症。有太多的研究都证实了,无痛胃肠镜检查对智商没有任何影响。
8、做肠镜时要脱裤子,多害羞啊!

肠镜检查都是在一个很私密的房间,病人的隐私是很重要的,检查时不会有其他病人在场,检查医生护士也很少,不会有人围观的!
9、做肠镜时要哪些准备?

预约上午检查的,检查前一天晚餐禁食或进食清流质饮食(如清汤、白糖水,不能喝牛奶、豆浆、浓汤等),晚上6-7点开始服用清肠剂,以排出清水样便为最佳,如排出物仍有粪渣,则需继续饮水。因为会频繁去厕所,所以尽量待在上厕所比较方便的地方哦!预约下午检査者,检査日禁食早餐,上午服用清肠剂。肠道清洁不彻底者,检査前1-2小时可行清洁灌肠或大肠水疗。进入检査室前需排便一次。如果是麻醉的无痛肠镜检査,需确保检査前禁食、禁饮6小时以上。上午检査者,检査日零时起禁食禁水;下午检査者,检査日晨9时起开始禁食禁水。
10、检查后注意些什么?

11、肠镜如果发现异常怎么办?

如果肠镜下发现了息肉,医生可能在检查过程中就把息肉切除了。如果息肉很大,或者发现肿瘤等其他可疑病变,医生会做活检,取部分或全部病变组织送去化验,病理科大概3-5个工作日后会发出检查报告,告诉我们病变是什么,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癌还是癌前病变。
肠镜科普都在这里啦,再有疑问,请公众号下留言啊,小编定会知无不尽哒!也请咨询我的那位朋友好好看两遍本文啊。我私下@你。

END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