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计划
康复原则
康复锻炼强度
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遵循适度的原则,强度过大或不足均是错误的。
如何认识康复中的疼痛
① 被动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中可以有适度的疼痛,冰敷后可明显缓解;
② 如果出现休息痛或夜间痛,疼痛持续增加,并且停止康复训练1-2天后疼痛仍不能缓解,则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调整康复方案。
风险信号
出现以下情况,需尽快复诊手术大夫
① 回家如体温大于38℃并伴有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不适,或再次受伤;
② 回家出现胸闷气短,小腿后侧肌群有挤压疼,或勾脚时小腿疼痛。
-----------------------------------------------------------------------------------------------------------------
继续之前的训练动作,新增以下康复动作
08 康复动作八 (肌肉功能练习)
功能重塑期,该时期逐渐增加强度的肌肉功能练习
有助于更好的恢复运动能力
起始时间:术后12周左右开始至术后一年
*(该时期增加的以下康复动作均应在前一个康复动作能轻松完成的基础上再开始进行下一个康复动作的练习)
训练频率:2-3次/周
疼痛管理:完全无痛
训练总原则: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动作质量最重要
当动作质量不佳时,不应该进行多次重复训练
动作要领
1、力量练习
进行下肢相关肌肉的力量耐力练习,先选取较轻的抗阻负荷(重量),然后进行20-30次/组,2-3组/天,2-3次/周(隔天或每隔两天进行一次)的力量练习。随着能力的提升,再逐步增加训练负荷。
2、减速类练习


① 下台阶:双脚平行站在台阶上,身体保持直立,抬起一侧下肢下台阶,过程中髋、膝、踝关节共同参与以缓冲冲击力,并且膝关节应始终保持正确力线。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可增加台阶高度,将落地平面变成不平稳平面,单腿或双腿的落地跳等。
3、加速类练习

① 原地小跳:双脚脚尖朝向前方站立,身体保持直立,进行小跳练习,落下时应脚掌先着地,膝关节可适当弯曲以缓冲落地的冲击力,并应保持下肢力线正确。

② 原地蹲跳: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上身保持直立,然后整个身体向后蹲坐,至半蹲时腿部用力,快速向上跳起,落地时应前脚掌先着地,落地后迅速顺势下蹲,稳定后可再次起跳。过程中膝关节应保持正确力线。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可提高跳跃速度,将落地平面变成不平稳平面或单腿跳等。
4、变线类训练

① “之字跑”
-----------------------------------------------------------------------------------------------------------------
重返慢跑运动训练应达到以下客观评价标准
临床目标
- 主观疼痛评估<2分

2.膝关节屈曲角度大于对侧的95%
3.膝关节达到完全伸直(至少达到0°)
4.无积液或渗出
5.如果走路之后会加剧膝关节疼痛、肿胀,不论是术后多久,都不能跑步
肌肉力量的恢复目标
1.大腿前群(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和大腿后群(腘绳肌)肌肉力量
2.股四头肌峰值力矩>1.7Nm/Kg
3.腘绳肌/股四头肌比值>80%
协调性的恢复目标
1.Y-balance评分:患侧/健侧>90%

2.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患侧/健侧 > 90%

矢状面

冠状面

水平面
步态的恢复目标
1.双侧下肢呈现对称模式,不过多的使用健侧
功能活动表现
1.10个连续单腿下蹲屈膝45°过程中无膝关节内翻,无躯干失衡

膝外翻

髋关节上提

髋关节下降

躯干向内旋转

躯干向外旋转
2.可完成单腿提踵20次

3单脚跳、单脚交叉跳、单脚3连跳以及6M计时跳等功能评估的结果患侧/健侧的比值>70%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