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尤培建 三甲
尤培建 主治医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科

肩伤患者问:伤筋动骨一百天了怎么还没好

105人已读

由一例病例谈谈对于康复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接诊一位72岁的女性患者,半年前摔伤肩部,疼痛轻微,省级医院就诊,MR磁共振检查提示关节积液,专家开了些止痛药与膏药,并告知休息半年左右会自愈。现疼痛剧烈伴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这位阿姨来了后,自述遍访多家医院与诊所,寻找奇效膏药,已贴了100多贴,疼痛不减反而加重。让我开点中药(就诊诉求1,只开中药),咨询我为什么她的肩伤还不好,不是说伤筋动骨100天吗?(就诊诉求2,解释为什么100天了还不好)。

我告知患者

  • 现阶段吃中药不如康复的意义大。
  • 早期就应该进行康复。听我说到早期康复,患者说,就诊时专家认为康复是后期的事情、早了反而有害

就此例病例,聊点个人的看法与建议:

  1. “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只是民间说法,不是到了100天的时候,骨伤或运动伤自己就好了。
  2. 大多患者不了解康复,没有关系,只要记得骨伤或运动伤后,除了骨科就诊外,康复科也就诊下,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同于临床医生的处理建议(医疗机构的康复,非体育机构)。大多临床医生并不了解康复,咨询临床医生的康复建议有时不太靠谱。
  3. 即使康复,也多听听不同医院、不同康复医生或治疗师的建议,这个不是不尊重医生或治疗师,康复与中医类似,治疗理念与学派纷杂,每个治疗者的治疗理念都不相同,不存在标准化的治疗,大多指南或专家共识的临床疗效也不够可靠。专家们也建议多听听Second Opinion。只是在咨询医生或治疗师时,不要让人家觉得你是在挑刺,不然你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医疗建议。万一遇到像我一样不爱交流不爱沟通的医生,可以试治一到两次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不过医、患因为健康理念以及知识上的差异,沟通交流的确有些问题,医生自以为说的很明白了而患者觉得可能仍一头雾水。
  4. 康复介入越早,疗效越好。临床见过太多因为康复介入晚而致功能受限的患者。
  5. 康复不是只有运动(西的、中的),还有理疗(电、光、声、磁等)、手法(西的、中的),还有针刺、中药等等。纯粹的西式康复不如中西医结合康复的疗效好。认识深一点的,应该体会到,康复不是一种具体的治疗手段而是一种理念。
  6. 影像检查没有大的问题,不代表问题就不严重,在肩伤上尤其明显。可以参考之前推文《由一例半月板损伤病例聊聊ICF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 肩部问题尤其要重视,比想象中复杂太多。我宁可看10个颈腰,不愿意看1个肩。临床上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影像检查无殊但症状很重,一个是影像检查很重但无明显临床表现。临床诊疗中,有些患者影像表现是肩袖伤,但功能表现却是冻结肩;而有些医生认为的冻结肩,功能表现却是肩袖伤。
  8. 短视频上搜索的肩伤的运动康复,还是算了吧。即使面对面就诊有时都找不出问题的根源,在没有评估的情况下就运动有点扯犊子(更谈不上精准评估了)。可以参考之间推文《为何我从来不建议肩痛的病人爬墙》、运动处方系列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补充》。
  9. 早年,在处理骨伤与运动伤时,我从来不用中药,后来诊治一例膝关节患者时了解到中药也有奇效,不过现在除了早期用的仍不多。能用非药物手段处理的,尽量不用药物。
  10. 我临床中不太使用膏药,可以参考之前推文《中国的膏药与外国的肌效贴
  11. 人体不是机器。医者应该避免陷入按图索骥、机械的诊疗思维;患者应该有个观念,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避免过度的焦虑,假如治疗疗效不佳时,记得换家医院、换个医生或治疗师再试试。可参考推文《针推理疗康复时我为什么不讲疗程》。
  12. 治疗存在机会成本,最终看自己的选择。
尤培建
尤培建 主治医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