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病先防,如何做到胃癌的三级预防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已经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的的生命健康。
肿瘤二科主任邓天好表示,中医认为,胃癌的主要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失养,损伤脾胃;尤其中老年后,正气渐亏,脏腑功能自然衰退,脾胃之气亦日渐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正气亏虚。而后外来邪毒稽留体内,与正气相搏,日久正气益虚,无力抗邪,正虚邪盛,内外合邪,毒邪侵脏入腑,致脏腑失调,阴阳失序,生化失常,癌毒之邪内生。如《脾胃论》所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元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指出:正虚当以后天脾胃虚为关键,强调脾胃功能之盛衰对于恶性肿瘤之形成发展和康复至为重要。若脾胃功能正常,正气强盛而邪不可干,则肿瘤细胞必受抑制;若脾胃虚弱而百病丛生,则肿瘤必然进展或转移。脾胃功能的强弱与否关系着人体健康的盛衰。
因此,胃癌的预防至关重要,它是减少胃癌发病率,降低胃癌死亡率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医务工作者针对胃癌提出了三级预防体系,那么三级预防究竟是指什么呢?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即针对已知致癌因素,通过科普宣教,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预防 少吃烟熏、油炸、烘烤、烧烤的食物,食品在熏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羟化合物,其中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它可渗透至整个食品。熏烤过程中,蛋白质在高温下,尤其是在烤焦时会分解产生致癌的成分;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避免进食粗糙、过热、过冷等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的食物;不抽烟,不饮烈性酒,不喝滚热茶。
2、治疗癌前病变 胃癌的癌前病变包括胃溃疡、反复胃糜烂、慢性萎缩性炎、肠上皮化生、上皮肉瘤变等等。如通过药物积极治疗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可以降低癌变风险。
3、抗幽门螺杆菌(HP)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所以规范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意义重大。
4、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A和维生素C都有阻止细胞恶变和扩散,增加上皮细胞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维生素C还可防止放射损伤的一般症状,并可使白细胞水平上升,维生素E能促进细胞分裂,延迟细胞衰老。
二级预防,即提倡“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胃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一经确诊应尽早争取综合治疗。
1.早期发现 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患者及时采取手术、内镜等相关治疗后,其中90%以上的患者可以生存5年甚至更久,而晚期患者不到5%的人能够生存5年。因此,早发现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胃癌早期筛查的对象一般是指胃癌高危风险的人群,我国目前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可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部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患者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2.早期诊断 早期胃癌患者由于胃癌发生的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相同。部分患者的早期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胃部闷胀、吞咽不畅、上腹饱胀不适感、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黑便等等,甚至有的患者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仅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或疲倦乏力。要对上述症状引起重视,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结合自身生活及身体状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以免延误早期胃癌的治疗。同时,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对于胃癌的早发现有很大的帮助。
3.早期治疗 胃癌一经确诊,早期胃癌,应尽早进行外科手术及内镜治疗。胃癌不是一种不治之症,只要患者能够积极的面对疾病,及早的治疗,就能够控制疾病。
三级预防,是指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早、中期患者积极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就要采取内科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促进疾病康复。针对胃癌的不同病期采取不同个体化治疗方法,从而达到同病异治。
本文是邓天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