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尿酸溶解酶
玻尿酸溶解酶玻尿酸注射时,必须随身携带的药品,用好玻尿酸溶解酶,是玻尿酸注射的先决条件。
稀释:1500U玻尿酸溶解酶,先在1 毫升生理盐水里溶解,然后抽0.1 ml出来,再将该溶液加入到生理盐水中,最后得到10毫升溶液;在稀释度的溶液里,每0.1毫升含有1.5U透明质酸酶。
这样这1ml溶解酶(150U)基本就能溶解1ml的小分子玻尿酸,但对于交联度过高的产品,溶解酶的浓度要加大,但千万别直接用原液溶解,浓度太高。具体用量视需要而定,但一次用量不超过1500u。配制好的溶解酶为水溶液极不稳定,宜临用前配制,剩余溶液可在30度以下温度保存2周,但若有变色或沉淀则不可再用。
皮试:溶解酶皮试,使用溶解酶之前,通常我们需要进行使用前的过敏测试,也就是溶解酶皮试。皮试方法:取150u/ml浓度的药液0.02ml皮内注射,如5分钟内出现具有伪足的疹块,持续20-30分钟,并有瘙痒感,示为阳性。但在局部出现一次性红斑,是由于血管扩张所引起,则并非为阳性。
使用:注射的时候先确定注射的深度和范围,尽量注射到玻尿酸中间去,多方向均匀注射,这样不会出现溶解后凹凸不平的现象。判断不准深度时,那就尽量打浅,到皮下,依靠药物往下渗,也可以溶解大部分玻尿酸。 具体使用分为两类,一是矫正过度注射玻尿酸,二是治疗玻尿酸栓塞。
1.透明质酸酶可有效治疗注射HA引起的肿块、隆起和过度矫正。报道的所需剂量差异很大。Vartanian等人的一项精心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4显示了透明质酸酶去除注射的透明质酸的功效。他们的研究表明,较小剂量,10单位的透明质酸酶,在减少透明质酸增加方面是有效的。他们进一步推荐5-10单位的低剂量以减少过敏反应,这可能是剂量依赖性的。
越是精细部位,剂量可以越小,如玻尿酸注射泪沟引起丁达尔效应,将0.2毫升(3单位)酶注射到两侧。2天后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左侧完全达到效果了,右侧有大约60%的改善。再次用1.5U酶治疗右侧,2天内右侧也完全矫。
用玻尿酸溶解酶的时间选择:注射玻尿酸后出现外观不满意、注射过量、左右不对称、凹凸不平、肿胀等不良现象,都可以通过注射玻尿酸溶解酶酶来解决。
一般来说,玻尿酸注射后大部分人会有约48小时的肿胀期,个别人会达到7天才会完全消肿,所以如果不满意的话,也建议至少要等到1周后再溶解,最好等到2周。当然如果比较心急或者时间比较紧也可以立刻注射。
玻尿酸溶解酶起效时间:注射后立即起效,5分钟到半小时就可以看到效果,一周之内溶解掉的玻尿酸就会被完全吸收。
玻尿酸溶解酶对自身组织的影响:玻尿酸溶解酶打断的是玻尿酸的交联环节,对自身存在的玻尿酸影响不大,副作用很小,因此不必担心自身玻尿酸的流失。即使有影响,人体自身的玻尿酸代谢周期为24到48小时,因此,玻尿酸酶造成自身玻尿酸丢失会在48小时内,最迟会在2周之内完全恢复。溶解酶不会对脂肪和肌肉产生影响。
2.栓塞
栓塞是玻尿酸注射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快速处理。需要大剂量地反复使用透明质酸酶来灌注受影响的区域。
玻尿酸溶解酶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注射溶解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如果注射过量会有水肿等现象,并且在注射溶解酶之前务必进行溶解酶皮试,如出现红斑、恶心、呕吐、头晕、心跳加速和血压下降等,均为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采用支持疗法。急救可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等
1.注射过肉毒素的部位48小时内不能注射玻尿酸酶,因为玻尿酸酶促使肉毒素严重扩散。
2.避免一些急慢性病,还有正在口服一些药物,尤其是有过敏史的客人。
3.注射完溶解酶后再注射玻尿酸的间隔时间:一般间隔一周比较稳妥,如果紧急的情况就间隔72小时,这个和药物吸收情况有关。
4.副反应罕见,少于1/1000的患者报告荨麻疹或血管水肿。
5.对于任何透明质酸酶产品,使用前均建议做皮试。
6.过敏者忌用,对蜂毒过敏者忌用。
7.呋塞米、肾上腺素、苯二氮卓类、肝素、苯妥英药性不兼容;水杨酸酯、可的松、雌激素、促皮质素、抗组安剂可部分削弱透明质酸酶的酶促作用。
8.不可用于消肿(咬伤、刺伤)。
9.不可用于增进多巴胺或抗抑郁(alpha-agonist)药物的吸收。
10.不可用于感染或炎症及周边部位注射(可能促进感染扩散)。
11.眼部恶性肿瘤患者禁用。
12.孕妇忌用。
用好玻尿酸酶,为玻尿酸注射保驾护航。
本文是刘明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