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棒手术”助你茁壮成长
中国医师节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今卫健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中国医师节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2022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为“‘医’心向党,踔厉奋进”。身为中国医师的一小份子,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配合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将开展健康宣传活动,传递健康理念,普惠更多群众。
01
“村村(患者化名)几岁了?”
“十一...岁...”
“还记得第一次来几岁么?”
“九...岁...”
村村(患者化名)今年11岁,是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海涌教授发起的大海脊柱拯救行动救助的一名来自甘孜藏族的脊柱侧凸小患者。此次入院就诊为接受第三次生长棒手术。2年前第一次住院时,村村还不熟悉汉语发音,需要基金会的志愿者翻译协助才能完成交流。2年期间村村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汉语交流,更是从95cm长到了130cm。小编在骨科作为住院医师培训的这两年,见证了村村的成长。

02
“医生我们孩子特别小,得了脊柱侧凸能做手术么?手术之后孩子还能长个么?“
许多脊柱侧凸患儿的家长都面临着和村村一样的情况,在临床上我们经常听到这些孩子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可以有效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同时可以伴随脊柱侧凸小朋友一起成长的生长棒技术。
03
关于生长棒技术您必须知道的几点!
1.早发性脊柱侧凸是指在10岁之前发病的各种类型的脊柱侧凸。
2.生长棒技术是手术干预早发性脊柱侧凸进展中使用广泛且有效的非融合手术治疗方案。
3.生长棒不会干扰脊柱的正常生长,随着患儿的成长发育,生长棒可以通过调节来延长,生长棒既可以矫正畸形的脊柱,还可以让脊柱保持生长的潜能,直至生长发育停止。
4.尽管生长棒手术存在相应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安全前提下获得弯曲的最大矫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患者和家属的良好配合以及定期按时复查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04
什么是早发性脊柱侧凸?
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指发生于低龄儿童且有较大进展风险的脊柱侧弯,其病因学包括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源性等因素,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将EOS的发病年龄定义为10岁以前。脊柱畸形往往发生于脊柱纵向生长的高峰期,畸形常随着脊柱的快速增长而进行性加重,因此该病进展快,且患者有较长的生长期,所以容易产生较严重的畸形,影响心肺发育,压迫脊髓,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甚至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一些患有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儿童会出现背部弯曲,甚至表现为腰部、肩部和/或肩胛骨凹凸不平,一侧的肋骨比另一侧更突出,后背的“驼峰”逐渐明显。当大人注意到孩子出现以上征象时应尽早就诊。

05
什么是生长棒技术?
EOS治疗的总体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石膏背心、支具治疗,但是对于弯曲更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矫正脊柱侧凸。
生长棒技术(Growing Rods,GR)作为干预早发性脊柱侧凸进展中广泛且有效的非融合手术治疗方案,其不仅可以矫正脊柱的畸形,而且可以通过增加胸廓高度促进肺部生长并改善肺功能。
生长棒是固定在脊柱一侧或两侧的一根或两根可以调节长度的固定棒,通常脊柱外科医生选择用合适的器械(钩子、螺钉或钢丝)将生长棒连接到脊柱弯曲部位的上方和下方。固定的器械(钩子、螺钉或钢丝)和固定棒被用来矫正一部分脊柱侧凸,帮助弯曲的脊柱变得更直、更长。生长棒不会干扰正常的脊柱生长,随着患儿的成长发育,生长棒可以通过调节来延长。生长棒既可以矫正畸形的脊柱,还可以让脊柱保持生长的潜能,直至生长发育完全停止。

06
生长棒延长的间隔周期
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患儿生长棒延长的间隔时间不一致,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发育速度不同也存在差异,大多数患者平均每年延长2次。一旦患者的脊柱发育接近尾声,医生将严格讨论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大多数患儿可能会接受最后一次手术(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以矫正遗留的脊柱侧凸,少部分患儿也可能不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07
最终融合手术
对于大多数的EOS患者,生长棒技术是一种特殊时期的过渡型治疗方式;虽然随着生长棒治疗时间的推移,脊柱可能发生自发性融合,但绝大多数患者仍需接受最后融合手术。
每个患儿置入生长棒后的疗程是不同的,生长棒在体内的时间取决于几个因素:初次手术的年龄,脊柱侧凸的类型、采用的手术方法、躯干长度变化、有无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医生会在患儿脊柱停止生长且骨骼发育成熟时,结合以上多方面因素综合拟定最佳的最终融合手术时机。
以上是全部关于“生长棒手术”的科普内容。我们也预祝村村及所有需要或已经接受生长棒手术的小朋友茁壮成长。

本文原作者:冯子鹤
本文转载自北京朝阳脊柱疾患诊治中心微信公众号,转载获同意。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北京朝阳脊柱疾患诊治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骨科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骨科成立于1978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和预防于一体,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肿瘤骨病四个专业学科分工精细、并行发展、特突出的骨外科模式。
近年来在骨科主任海涌教授的率领下,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正在不断壮大,在骨科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崭新面貌更加专业地为患者服务。目前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排名位居北京地区骨科第一方队,是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的牵头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首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发展至今,形成了本部、京西院区、燕达院区、怀柔院区“一院四区”的大骨科制模式,科室床位已达286张,年均手术超过7000例。
骨科拥有国内外享有极高声望的知名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担任了国内外多个专业学术组织和机构的一系列重要学术任职。骨科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学科发展,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承担了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等各级课题75项,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积极参与国家援外任务。科室人员主编、主译、参编学术专著30余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著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200篇。
此外,每年举办国际级、国家级学术会议12次,每年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次。长期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为骨科疾病诊疗防治建立了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目前针对各类骨科疾病开展了系列化、个性化的精准诊治程序。

医院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 工体南路8号
热线电话:
010-85231229
医院本部乘车路线:
北京朝阳医院地处朝阳区东大桥附近,交通方便,乘坐109路、101路、112路电、28路公共汽车可到达东大桥下车,43路、110路、120路、403路、118路电车设有朝阳医院站。地铁六号线东大桥站,地铁十号线呼家楼站。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