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睦新 三甲
魏睦新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有的心痛不在心------带你了解“反流性食管炎”

1549人已读

国庆佳节,和朋友家人小聚,免不了喝上2两小酒。酒这个东西,医生是谈酒色变,深恶痛绝。可以好酒的朋友会说,喝酒伤胃,不喝酒伤心!为了开心,没有疾病的朋友,喝点小酒也未尝不可。可是经常有朋友,2口酒下肚,就抱住胸口喊疼。闹的同桌胆战心惊,以为是心绞痛。事实上,酒刚入口,还没有来得及吸收,马上就心疼,这种心痛,大多不是源自心脏。而是来自食道! 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问题。它的特征就是饮酒抽烟,或者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很快就出现胸前区疼痛,烧心,反酸,甚至连到咽喉也很不舒服。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它的定义。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性病变,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此病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管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

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肥胖

过食肥甘油腻等不洁食物或进食过饱等

吸烟

饮酒

熬夜

情绪不调、压力过大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

妊娠

年龄、性别、剧烈运动等其他因素

它的发生机制又是如何?

1. 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正常人腹内压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反射,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压成倍增加以防反流性食管炎。当食管下端括约肌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反应者,则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2. 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10~15秒)食管继发性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黏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中和。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更为严重,这也是临床常有患者表示往往夜间有食管灼热感或反酸等症状的原因。

3. 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当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食管炎。研究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削弱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1)胃排空异常。(2)胃十二指肠反流 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食管下括约肌压同时低下时,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反流物中的H+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管组织,引起食管炎。

5. “脑-肠轴”机制: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受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急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时,神经中枢通过某些递质可使胃酸分泌和胃肠运动功能失常。

6、其他


反流性食管炎按严重程度可以分为A-D四个等级,逐级加重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上主要采用美国洛杉矶分类方法,分为以下等级:

1、反流性食管炎A级:食管黏膜损伤在5mm以内;

2、反流性食管炎B级:食管黏膜的糜烂>5mm;

3、反流性食管炎C级:黏膜糜烂较多,糜烂之间存在融合;

4、反流性食管炎D级:食管环周黏膜也出现糜烂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该病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大多患者同时伴有反酸、咽下困难等症状。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反流性食管炎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本病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反流性食管炎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有关。

中医如何理解反流性食管炎?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不同,一般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吐酸”、“吞酸”、“反酸”、“反胃”、“嘈杂”、“呕吐”、“噎膈”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食管,属脾络胃,联系肝胆,上可及咽喉,下连及脘。病机以肝胃不和,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痰、气、火、食、瘀互结于食管为关键。主要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有关。

反流性食管炎病因病机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1. 脾胃虚寒证:吐酸时作,兼吐清水,口淡喜暖,脘闷食少,少气懒言,肢倦不温,大便时溏,舌淡苔白,脉沉弱或迟缓。治以温中散寒,和胃制酸。方以吴茱萸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肝胃郁热证:吐酸时作,胃脘灼热,口苦而臭,心烦易怒,两胁胀闷,舌红,脉弦。治以清热疏肝,和胃治酸。方以左金丸加味。

3.湿阻于胃证:吐酸时作,喜唾涎沫,时时欲吐,胸脘痞闷,嗳气则舒,不思饮食,舌淡红,苔白滑,脉弦细或濡滑。治以化湿和胃,理气解郁。方以越鞠丸加减。

4.气滞血瘀证:胸骨后胀满刺痛,嗳气时作,病程日久,舌质紫暗,脉细涩。治以行气化瘀,宽中止痛。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5.痰气交阻证:咽中不适,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自感发噎,舌苔薄白,脉滑。治以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6.肝胃阴虚证:吞咽干涩不利,形体瘦弱、口干、胃脘灼热、心烦失眠、纳少、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养血柔肝,滋阴和胃。方以麦门冬汤加减。

7.痰瘀互结证:吞咽食物如梗,胸骨下烧灼刺痛,甚则食入即吐,饮水难下,大便干结,舌质暗,苔黄腻,脉滑。治以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方以通幽汤加减。

中医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上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知道,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抑制胃酸(如雷贝拉唑、法莫替丁等)、促进胃动力(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甚至手术等,但是临床实践发现有些患者虽常年用药,仍未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或者有的患者虽然临时治疗好转,但过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复发,这些情况可能与其体质有关。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此时我们的祖国医学就体现出其独到的优势啦!通过准确的辩证论治,合理调整药方,从本质上改善患者体质,改变痰凝、血瘀、阴虚、气滞等各种病理因素,通过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化痰消瘀等方法,有效促进胃气顺降,控制胃酸分泌,消除胃食管反流症状。同时各项研究证实,我们的很多中草药在消除食管炎症、促进食管粘膜修复、抑酸护胃、防止癌前病变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治疗作用。

“反流性食管炎”,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同样是食管疾病,为何它相比于前几期科普的“Barrett食管”、“食管胃粘膜异位症”等食管疾病要更为大家所熟知,换个角度也说明它的发作率要高很多很多,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且往往经久不愈,并且同样的一个反流性食管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病情,到底什么样的程度需要对应什么样的治疗方法,还有我们的中医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上又有哪些独特的优势?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科普里所要一一解答的。



魏睦新
魏睦新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