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善闻 三甲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介入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附6例)

416人已读

陈善闻 王精兵

体检现在已经成了每年人们必做的检查,在肾脏超声或磁共振检查中,有些人检查发现肾错构瘤,一听到瘤不免有些人会担心,肾错构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到底需不需要治疗?这是检查出肾错构瘤需要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给大家科普肾错构瘤介入治疗以及相关的知识。

一、 什么是肾错构瘤

肾错构瘤,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 );是一种临床上不常见肾良性肿瘤,可以发生于双肾、多病灶,肾错构瘤的发病率为0.13%,也就是说,每一万人口中中大概有十三例患者,发病有性别差异,80%为女性患者,常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过去一直认为肾错构瘤是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故又称之为肾错构瘤。近来认为它可能为单一组织来源的肿瘤,与胚胎组织发育异常畸形有关,可能来自血管周围的上皮样细胞,与X染色体失活、突变或基因的杂合性丢失有关,约占全部肾肿瘤的0.7%~2.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质地较软,黄色或灰色,与正常肾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完整包膜,在病理组织学上典型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异常血管、脂肪组织以及平滑肌三种基本成分组成,不同患者三种成分的比例不尽相同。国外报告大约20%~50%肾错构瘤患者有结节性硬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并有家族发病倾向,表现为大脑发育不良、癫痫、面颊部皮脂腺瘤,我国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人合并结节性硬化者比较少见。


二、 肾错构瘤疾病症状


肾错构瘤的临床表现往往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早期、较小的肾错构瘤一般无症状,较大肿瘤较易出现症状,患者多因肿瘤压迫引起局部不适就诊,典型表现为腰痛、腹部肿块、血尿等症状,少数亦可出现发热、高血压、纳差等。肾错构瘤直径小于4cm者很少出现症状,目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见到的肾错构瘤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由于肾脏位置比较隐匿,前方是腹腔脏器,后方是强韧的腰背肌群,所以绝大多数错构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由于肿瘤生长缓慢,出血的机会并不大;而直径大于4cm的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有腰胀等症状,仅有--些比较大的错构瘤,因为压迫十二指肠、胃等器官而出现消化道的不适症状。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时发生破裂出血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大。

Nelson等报道336例肾错构瘤患者,平均年龄48(1~86)岁,女性患者86%,就诊时有症状者患者59%,表现为腰痛41%,腰腹部肿块11%,血尿11%。假如出现肿瘤内出血或肾自发性破裂,则表现为突发性腰腹部疼痛、血压下降、休克而急诊入院。

据路透社报道,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娅,因为突发剧烈腰痛、肾出血接受了介入栓塞治疗,肾脏出血得到治愈,身体很快恢复。

图片7.png


三、 肾错构瘤诊断

由于肾错构瘤由三种不同成分组成,此种特殊组织结构使其在影像学检查中独具特点。B 超是诊断肾错构瘤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典型的B 超表现呈肿瘤无包膜,圆形不均匀高回声或强回声团块,原因是肿瘤内脂肪、丰富的血管和组织界面多、密度不均所造成的界面声阻反差出现病灶强回声反射的典型影像,容易识别。若肿瘤内部出血,表现为低回声区,多次出血成洋葱片状图案。彩色血流图在小错构瘤内不显示彩色血流,较大病灶内可见少量彩色血流。

CT 扫描依赖于肿块内脂肪成分,CT 对脂肪组织的衰减系数低于各种液体,在断层片上显示为透光区,故CT 值为负值,衰减值一般在-10 Hu 以下,呈极低密度。对于B超或CT扫描难以诊断的肾错构瘤,还可选择MRI检查,肾错构瘤中的脂肪成分在T1加权像显示斑块状或点片状高信号强度区,在T2加权像显示低信号或等信号强度区,其信号强度与腹膜后脂肪相等,而肾癌刚好相反,T1通常显示低信号强度,T2显示高信号强度。但MRI检查费用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查。IVU一般不能直接发现肿瘤,主要表现为肾盂、肾盏受压、扭曲、移位等征象,难与肾癌鉴别。通过上述检查,大部分患者均可确诊,少数难以确诊者,还可通过肾动脉造影、B 超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或在术中冰冻切片等进一步诊断,少数因瘤体破裂大量出血出现急腹症者,通过上述检查如还未能确诊,应立即剖腹探查。


四、肾错构瘤的鉴别诊断

在肾病变内存在脂肪成分(在非增强的薄层CT上表现为-20HU或更低密度)被认为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靠诊断标志。以下三种情况,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相对较为困难:与脂肪肉瘤的鉴别;与含脂肪成分的肾细胞癌(RCC)的鉴别;以及乏脂肪成分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RCC的鉴别。

1.较大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时可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混淆。此时,高质量、高分辨率的CT有助于清楚地显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几个特征,包括:肾实质上的压痕,这种压痕征即便肿瘤体积较大,包裹肾时也依然存在;相反,脂肪肉瘤通常仅在肾外推挤、压缩肾实质。

2.鉴别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RCC):在CT影像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平扫期的密度偏高,强化期的增强模式更均匀,强化时相更长。超声检查显示为高回声或等回声病变,则提示为乏脂肪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3.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进一步明确鉴别诊断,尤其是结合HMB-45(human melanoma black45,是一种黑色素瘤相关的抗原)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五、 肾错构瘤有什么危害

肾错构瘤的危害,主要在于它引起的症状、并发症,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影响。肾错构瘤是一种肾脏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少数为上皮样的肾错构瘤可能有恶性倾向。通常经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本病危害不大,预后较好。

1、肾错构瘤体积较小时,患者通常不会有明显症状。但随着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可造成腹部、腰部疼痛,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腹部肿块、血尿等。患者在身体不适的同时,会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压力。

2、当瘤体破坏或挤压肾脏结构时,可能影响肾功能。若肾功能严重下降,必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是双肾多发错构瘤,大量正常肾脏组织会被破坏,最终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功能衰竭。

3肾错构瘤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瘤体破裂、出血,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六、肾错构瘤的治疗


肾错构瘤为良性肿瘤,对于是否恶变仍存在争论,国外有关肾错构瘤恶变的报道相对较多,Boorjian等认为肾错构瘤不会造成恶性损害。Oesterling 等认为,不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无恶变,均不会发生转移和复发。但由于肾实质厚度3~4 cm,当瘤体直径超出肾实质厚度时,因肿瘤血管丰富且迂曲扩张,极易发生破裂出血,严重的出现休克,因此肾错构瘤有自发性破裂和大出血休克的危险。

中青年人发现肾错构瘤,建议尽早治疗,将肾错构瘤消灭于萌芽状态,以防止增大时浸润、破坏肾脏。肾错构瘤具有大量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者,存在大出血的风险,也应该尽早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症状、切除肿瘤、尽量保留正常有功能的肾组织,防止肾自发性破裂出血。目前临床上治疗肾 AML 的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切除(全肾切除、部分切除及肿瘤剜除等)、消融治疗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切除部分肾或摘除整个肾脏,手术创伤巨大,且会永久丧失肾脏组织,现逐渐被微创介入治疗取代。介人治疗肾错构瘤的方法有两种,即栓塞术和消融术。


1976 年 Moorhead 等首次报道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 AML,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肾组织,而且还可以有效止血,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因此,近年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 AML 的首选方法。采用 Seldinger 穿刺技术经股动脉桡动脉入路,置入 5F 导管鞘,经鞘管置入 5F导管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观察肿瘤血供及染色,然后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在尽可能保护正常肾组织的前提下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聚乙烯醇颗粒(Polyvinyl Alcohol,PVA,美国 COOK)、弹簧圈(美国 COOK)、组织胶(德国 BRAUN)和碘化油(法国 GUERBET)混合物。组织胶、碘化油的混合比例为 1:3~1:6,使用组织胶栓塞时实时透视监视下以一定的速率(约0.3 ml/min)缓慢推注,并防止返流,待血流停滞或明显减慢后,停止注射。对血供丰富的病灶或伴有较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时,首先选择适合的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主干或假性动脉瘤入口,然后再行组织胶栓塞。栓塞结束后行肾动脉主干造影,以确定肿瘤异常血管染色完全消失。


Seyam等回顾性分析60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保留肾单位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他综合文献分析认为,近期观点趋向于认为小的无症状肾错构瘤应该选择保守治疗,临床观察或者介入栓塞治疗,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病例1:男性49岁,右肾错构瘤肾切除的术后左侧腰痛一周,CT发现左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肌酐升高到113umol/L。采用平阳霉素8mg+碘化油10ml乳剂的8ml及直径150-255um的PVA颗粒两枚微弹簧圈栓塞。术后肌酐降为98umol/L

肾动脉栓塞治疗左侧孤肾错构瘤破裂出血.jpg



病例2:60岁女性,突发右肾区疼痛2天,CT示右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血管造影示右肾下极错构瘤合并动脉瘤行栓塞治疗

右肾下极错构瘤并动脉瘤行栓塞.jpg



病例3:男,42岁。腰部不适三月,血尿3天。造影示右肾中份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造影见局部肾动脉分枝增粗扭曲,呈点片状染色。超选择性肾段动脉无水酒精+碘油乳剂栓塞后,病变染色消失。

右肾中份错构瘤.jpg



病例4:女性,24岁,体检发现双肾多发错构瘤,最大的约6*8cm

双肾多发错构瘤1.jpg


双肾多发错构瘤2.jpg




病例5:一名诊断为错构瘤的24岁男性在MRI上发现一个4厘米的含脂肪病变,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箭头)一致。进行颗粒栓塞。栓塞后血管造影显示AML染色完全消失


图片8.png




病例6:患者,男,47岁,左侧腰背部疼痛4小时入院;急诊CT平扫显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行急诊左肾动脉栓塞,术中采用博莱霉素-碘化油乳剂+弹簧圈栓塞;治疗后腹痛消失,4天后康复出院。

肾动脉栓塞治疗左侧孤肾错构瘤破裂出血.jpg





陈善闻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