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常枫 三甲
常枫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眼科

眼轴增长就一定是近视增加了吗?

1836人已读

近视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卫生公共问题,我国近视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近视眼的发病机制复杂,随着近视程度加深,可能引起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病理性改变,将严重影响近视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因此,社会对于近视的防与控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现在家长们谈到近视,我们关注的点不再仅仅是视力、近视度数,还有眼轴、角膜曲率等等相关参数。那么眼轴究竟是什么?孩子近视,医生为什么要给孩子测眼轴?眼轴增长是否就意味着近视增加?

近期,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后文统称为《共识》)正式发布,至此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中,对于眼轴长度这一数据,有了最新的、全国性的标准化数据支持,为我们更好的开展近视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标尺。

通过《共识》专家组长期研究观察到,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发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新生儿到3岁,是眼轴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三年内增长总长度约为5mm。从3岁到15岁,眼轴增长逐步减缓。

从这个图表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在6~15岁的这9年中,平均总增长约0.93mm,其增长趋势特征是:6到11岁期间,整体增量较大、增速较快;从11岁以后,增量、增速均逐渐趋缓。

所以,孩子眼轴增长,并不一定就是近视度数的加深,可能是年龄相关的生理性增长,就跟孩子身高增长一样的道理。若超过了该年龄段的正常增长范围,我们还需要合并验光的结果来得出结论。

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近视?他(她)们的眼轴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常将眼球比喻为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是镜头,是凸透镜。但角膜是不会变焦的,只有晶状体会随着眼睛看东西的远近改变而随时变焦。如果角膜曲率值天生较高,相当于相机镜头屈光力强,也就是焦距短,那么,这个人的眼轴自然要短一些,才能让光线焦点刚好落在眼底视网膜上,所以眼轴较短的孩子,好处并不是不会近视,而是和其他同样近视度数的孩子比较,他的眼轴会偏短一些,未来发生高度近视并发症如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低一些。还有些不容易近视的孩子角膜曲率可能并不陡峭,但眼轴也天生就是短的,往往这种孩子远视储备比较足。再一检查,发现家长眼轴也短,也是远视,即所谓的“基因比较好”。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测眼轴的增长,对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提出建议:

①没有近视的孩子:我们可以根据眼轴的增长速度,指导孩子是否需要增加户外活动或者减少用眼距离,进而科学调整用眼习惯

②已经近视的孩子:尤其是使用角膜塑形镜等近视控制手段的孩子,我们也能用之来监测近视控制情况,根据眼轴涨幅情况,看是否要及时调整近视控制方案

目前,还有一个新概念——轴率比,被称为近视预测的新利器轴率比,顾名思义也就是眼轴与角膜曲率半径平均值的比值。

近视是由于随着儿童生长发育,晶状体屈光力或角膜曲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不足以匹配眼轴的增长时产生的结果。而这里的“一定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近视临界点”。一旦超出这个临界点,近视预警将被拉响

2021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 China 2021)中,何鲜桂教授正式提出:可以将轴率比作为近视筛查的应用新指标。并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轴率比值,用来帮助提高近视预测的准确度:

轴率比融合了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客观检查指标,不受散瞳限制,让近视预测更为客观有效。 但不管是哪一使用场景,近视诊断的金标准,始终都是散瞳验光。在近视的防与控上,让我们与各位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眼健康。


常枫
常枫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