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多发结节,中药助力促消散
初诊时间:2021.12.17
患者倪**,女,59岁,2021年12月2日在肺科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磨玻璃结节(6.8mm),右肺下叶见磨玻璃结节(4.5mm)。患者就诊时见气促,无咳嗽、咳痰,有咽部梗阻感,纳可,大便时干时稀,自汗出,舌淡红,苔黄腻,脉细。
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有磨玻璃结节,并有自觉症状,担心肺内结节进一步进展,西医治疗手段有限,希望通过中医药调治改善症状。结合患者症候及舌脉,辨证为肺气亏虚,气郁痰凝,治以补肺益气,理气消郁。具体方药如下:
黄芪30g 党参30g 柴胡9g 陈皮9g
升麻9g 半夏9g 茯苓12g 石上柏15g
石见穿15g 菝葜15g 蛇舌草15g 生米仁30g
半枝莲15g 太子参30g 鱼腥草15g 金荞麦15g
灵芝30g 糯稻根18g 瘪桃干18g 厚朴12g
郁金30g 旋覆花9g 浙贝母9g
患者服用前方两个月后,气促减轻,咽部不适改善,患者信心倍增,希望继续中药调治。
患者2022.07.07来复诊时,告诉我复查了胸部CT:左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有所缩小(6.8mm→6.3mm),右肺下叶未见前次检查所示结节。具体的影像学证据使得患者备受鼓舞,并对中药治未病的疗效深信不疑。


随着胸部CT用于体检筛查的增多,肺结节检出率明显增高,肺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仍然有恶变的可能。一般而言肺结节越大,癌变可能越高,磨玻璃结节癌变可能高于实性结节,并且具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特征的结节癌变可能更高。中医学讲求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治疗,通过中药调治可以达到控制其进展,乃至于减小、消除的目的。
本文是方志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