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开学前的心理调适?学生与家长须知
假期马上结束,同学们即将要开始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开学伊始,从相对自由的假期生活回到有规律的学习生活,该如何进行开学初的心理调适 显得尤为重要。乍一听到开学的消息,你是开心还是有点失落?还有随之而来的补作业的担忧吗?哪些情绪状态必须快速调整?

北京回龙观医院 心身医学科病区主任 颜 峰 做客《健康加油站》直播间
1、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有开学前不想开学,开学一段时间不适应的感觉?
据统计,在开学前后的2周时间,约80%的学生会出现心理波动。这主要是由于假期生活与开学后的学习环境反差大造成的,往往在假期里玩得越疯,开学前后的心理不适反应可能越强,因此也提示我们家长要引起重视。
有的同学假期中安逸闲散了一段时间后,想到开学后的校园学习生活,内心难免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从而会对开学存在心理担忧,大部分情况是对环境变化的正常心理反应。严重时则会导致“开学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时也常伴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2、 我们常说开学前一段时间就要刻意的开始接近开学的节奏,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如果想自主调节可以怎么做?
非常有必要。经历一个暑假的放松生活,大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相对缺乏规律,甚至是与学校上学期间的作息相差甚远,这就很容易导致身体生物钟的紊乱,加剧开学不适应的程度。因此在开学前的1到2周,建议帮助孩子按照上学期间的时间起居,按时准备一日三餐,早睡早起,以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调节作息节奏,亦循序渐进,不易急刹车,比如晚睡问题,建议可以逐渐的提前入睡时间,比如每隔1-2天将就寝与起床时间往前调15-30分钟。
3、 不少新生在开课之前还要接受军训的洗礼,很多学生对于即将来临的军训充满恐惧,该怎么克服害怕军训的心理呢?
首先,可以通过学校官网或是咨询老师去了解既往军训的要求和相应环境,对军训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第二,给予自己更多鼓励,树立面对新的人生阶段的信心,告诉自己军训虽然辛苦,但也是一种难忘的经历。3.可以多和自己的同学交流,对于即将来临的军训生活的向往与担忧,同伴间的倾诉很大程度会减轻压力。4.做好军训前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准备,比如防晒物品,舒适的衣物,水杯等。
?
4、 网友:孩子马上升高中,留了一个假期的头发,军训前要剪掉,非常的不开心,但是学校规定摆在这里,他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快速疏解,我们家长说什么好像都是多余的,该怎么办呢?
每个学校要求不一样,有的可能会要求剪,有的可能不会过度要求,只要不披着头发,扎起来也是可以的。退一步讲,即便学校军训要求剪发,也是从天气热加上大量训练会加剧出汗,长发会比较麻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而且新的学习和人生阶段,开始面临独立的生活的第一课,就是学会遵守规则,所以把军训的要求作为自己成长的一种锻炼,欣然接受就好。而且,换一个简单舒适的发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也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作为家长来说,表示出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即可,不需要做任何的评价和劝导,相信孩子可以在个性与规则面前平衡好自己。
4、网友:女儿上高中住校,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说实话全家人都在担心,怕她不适应,怕吃不好,睡不好,可是又不敢提,只能默默地准备住校用的东西,该怎么面对第一次离开家的恐惧呢?
一、需要明确这是家长的焦虑,还是孩子的担忧。如果是家长方面的担心,更需要的是接纳我们自己的情绪,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任何家长对即将离开家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担忧,这也是人之常情。
二、家长可以在孩子离开家之前,增加与孩子沟通谈心的机会,把自己对孩子长大的欣慰期望与担忧分享给孩子,也可以多了解孩子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心理感受,这样既可以通过彼此分享舒缓各自的内心压力,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三、和孩子一起规划准备住校的用品,以孩子为主导,家长辅助,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增强对未来住校生活的信心。
四、和孩子憧憬住校生活的好处和可能面临的困难,提前筹划应对策略。
5、 很多从各地来北京读书的大学生也让家长牵肠挂肚,一个假期手机为伴,现在手机真是让人非常头疼,各个年龄段都有使用手机的烦恼,就怕孩子到了宿舍没人管,自己再管不住自己,荒废了学业,对于大一新生请专家给一些指导,迈向成人期了,心理如何更好的过渡?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常见问题包括:
1.生活与环境适应问题,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环境,自己能否合理有效地安排日常生活是生活适应的重要内容。
2.人际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前,许多人没有真正过过集体生活,所以处理人际关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3.学习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适应、学习能力不适应、教学模式不适应。
4.自我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不清楚,自我意识不客观,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与客观评价。
建议做好四个心理准备:
1. 准备学会一个人走:一个人走,意味着心怀感恩背上行囊上路。一个人走,意味着学会承担与规划,一个人走意味着做一个健全的有独立人格的人。
2. 调整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年轻人对未来总是充满幻想和憧憬,很多新生刚入学,都会对大学的环境感到或多或少的失望。但学校是什么样是既存的现实,现实是客观的,不因我们而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接纳任何环境的不完美,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3. 学会学习:大学的学习模式与中学完全不同,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要将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为自己规划具体的目标,包括远期和近期的目标,更有助于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4. 友好与人相处:大学除了学习,更是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在这里我们需要掌握很多学习以外的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与周围人互动。因此,在大学里学会与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今后真正步入社会。
6、 在学生时期,老师最常说的就是不管在哪个年龄段都应该给自己设定目标,但是具体怎么设定目标才是真正适合不同时期孩子成长的呢?
1.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首先确定远期目标,再根据具体学习阶段进行分解,进一步制定近期目标。
2.目标要明确具体可量化。目标一定不能过于笼统,比如新学习目标是好好学习,不好量化,更好的方式比如:学习成绩达到90分以上,或是每天晨读15分钟,越具体越可量化越好。
3.目标要结合自己实际能力。不能太过脱离实际,那样只会增进过多的压力,无法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影响努力的效果。
4.制定目标要有自我奖惩和监督机制。制定目标后要约定好奖惩标准,同时可以要求家长来做监督。
5.对设定的目标完成情况要有阶段性总结。在执行过程中,要每个一段时间就反馈下执行效果,这样能够及时对目标规划做细致的调整和优化。
本文是颜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