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肿怎么办?针灸有奇效
下肢水肿怎么办?针灸来解决 ——— 针灸治疗下肢水肿
案例分享
2022年6月14日一位患者向我科杨青主任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针灸真是太神奇了,感谢你们解除了我的痛苦,我终于可以正常走路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2022年6月8日,我科杨青主任接待了一位52岁的女性患者姚某某,病人自述右下肢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行走不便疼痛剧烈甚至彻夜难眠。杨主任通过询问病史、查看病历得知,患者于2022年6月2日出现右下肢肿胀,伴随下肢明显疼痛,予以硫酸镁湿敷等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查双侧下肢深静脉彩超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右下肢皮下软组织水肿、增厚。查体:右下肢胫前及足背按压凹陷,水肿明显,右下肢浅感觉过敏,双下肢活动可,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病案分析
杨主任分析,下肢水肿可能与淋巴回流血液循环障碍有关,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局部经络受损,引起脏腑功能失常,机体气血失养、津液失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停运而出现下肢水肿并伴随疼痛,治则:活血化淤,行气逐水。建议予以针灸治疗。选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以及足少阴肾经经穴为主。主穴:丰隆、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位分析: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络穴,为治痰要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为补益要穴,两穴合用,治疗一切痰湿、水肿诸症;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合穴,能建中宫、促运化、调水液、利水湿、消水肿;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穴,为足三阴经交汇处,可健脾利湿,通利小便。诸穴合用,共奏调理脾肾,输布津液之功。行平补平泻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针灸一次,7天为1个疗程。
治疗过程
经3次针灸治疗后,患者自述症状减轻,双下肢水肿有所消退,杨主任又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增加了拔罐疗法以及关节松动术以进行巩固治疗,治疗第5次后患者双下肢完全对称,疼痛感消失。
治疗期间杨主任还经常嘱咐患者不要过度劳累,睡觉时注意垫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并教会患者按摩下肢的方法。
主任寄语
患者每一次的康复,都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患者健康的身体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激励着我们继续钻研医术努力前进。






本文是杨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