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的胆囊里,怎么会长“石头”,哪些人容易被胆结石盯上?
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高胆固醇饮食的人,胆汁正悄悄“浓缩”成胆结石,可惜很多人还不自知。
胆结石是非常常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胆结石的患病率高达10%-20%,我国普通人群胆结石的患病率在10%左右,且在近几年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
胆囊结石又称胆石病,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在胆囊内形成以后可以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以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卡顿在胆囊颈部或者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
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
好好的胆囊里怎么会长“石头”,哪些人容易被胆结石盯上?

一、75%胆结石患者无症状
胆结石十分高发,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胆结石,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尤其40~50岁中年人较多见,女性的患病风险更是男性的2倍左右。
这其中,部分患者可能会有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隐隐钝痛、反酸烧心、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但调查研究显示,约70~80%左右的患者在发现胆结石时无症状,且在长达10~15年的随访期间,也只有15~25%的无症状患者有症状表现。
二、胆结石虽小,但危害巨大
无症状不代表无危害,胆结石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后果。
1、影响消化
胆汁具有分解脂肪的作用,如果胆结石影响胆汁排出,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2、诱发多种炎症
胆结石可能阻塞胆囊管,引发急性胆囊炎;也可能随胆汁排泄进入胆总管,引起胆管梗阻,引发急性胆管炎;还可能堵塞胆囊和胰管的共同出口,诱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这些炎症,严重时都可能危及生命。
3、胆囊癌
胆囊结石长时间刺激胆囊管壁或胆囊粘膜,容易诱发慢性炎症。而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癌的最强危险因素——炎症反复发作,可引起组织增生变成腺瘤,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而且胆囊癌起病较隐匿,大多数发现较晚,治疗效果很不理想,5年生存率甚至不到5%,堪称“癌症王中王”,因此结石患者即便没有症状也不要放松警惕。
三、胆结石,容易“黏”上这6类人
1、中年女性
胆石症又称“4F”症,即Female(女性), Forty(四十岁), Fertile(多次生育), Fat(肥胖)。由于雌激素会使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减少,降低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于是胆汁中部分胆固醇就会析出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容易罹患胆结石;还有是妊娠期女性,跟多吃补品或者吃得多有关,不过也还是跟妊娠期内雌激素及孕激素发生变化有关。
2、肝硬化者
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3、肥胖者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4、饮食偏荤、偏甜或不吃早餐者
饮食偏荤喜甜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5、盲目吃素者
盲目吃素也易得胆结石,比如极端的控制饮食快速减肥,平常饮食应结构合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合理搭配,适当吃水果蔬菜,多饮水,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
6、运动过少者
运动过少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胆囊功能降低,胆汁易带留淤积,难以排泄;同时也会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从而导致胆固醇容易沉积成石。
四、都得了胆结石怎么办?
1、尽早治疗:发现得了胆结石应该尽早去医院治疗,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可以的,千万不要觉得没有什么症状就放任不管,结石也是慢慢形成的,如果让结石长期发展下去,将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与其如此,还不如尽早治疗,这样不管从病情上还是从身体上来看是最划算的。
2、注意饮食健康:得了胆囊疾病的朋友们,在饮食上要注意,一定要坚持吃早饭,许多人习惯不吃早饭,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每天三餐也要规律,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多饮水等,最好保证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胆囊B超检查。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
3、坚持锻炼:保持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的生活规律。平时要注意运动、多饮水,作息规律。
本文是车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