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秦明筠 三甲
秦明筠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三叉神经痛

95人已读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是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主要是头面部)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痛。由于疼痛过于剧烈,很多人将其称为“天下第一痛”。

面对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一部分患者希望及早治愈,盲目就医,采取一些偏方、祖传秘方,用一些不正规的治疗;另一部分患者则认为去医院也就是开止疼药,吃多了反而对身体不好,选择硬抗,最终延误了病情,还徒增患者的烦恼。下面,我们就将给大家讲讲三叉神经痛该怎么治疗,让大家明白如何“拯救”自己的三叉神经痛。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聊聊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属于十二对脑神经中的一对,是一组混合神经,意思就是三叉神经中既有感觉功能,又有运动功能,主要起支配人体面部、鼻子、口腔部位的感觉,以及支配人体咀嚼功能的作用。三叉神经从大脑里面发出,经过一个名叫“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结构,这里主要是神经细胞主体所在的部位,之后分为三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因此被称为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上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疗效不好、或疗效越来越差、或难以承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在三叉神经痛起病前期,像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通常疗效较好,能显著控制疼痛发作,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后期药物疗效可能会逐渐减退,并且随着药量的增加,许多患者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如顽固性头晕等,因此在疾病后期,需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也即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微血管减压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

①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现在一般认为是由于三叉神经根被血管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就像一根电线,外围包裹着一层“绝缘层”,医学的名称叫髓鞘。三叉神经在从大脑发出之后,沿途会经过很多血管,这些血管可能会对三叉神经产生压迫,在长期血管压迫的影响下,三叉神经局部的“绝缘层”就会被破坏,使得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发生短路,患者就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微血管减压术其实就是在全麻下,在耳朵后面切开一个长约5cm左右的皮肤切口,暴露出颅骨,然后打开颅骨进入颅内,在显微镜下把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移开,然后再用一些特殊的垫片将血管和神经分隔开来,从根本上解决产生疼痛的根源。

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有效控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发现,术后1周疼痛控制率在80.3%-96.0%, 5年内为72%-85%, 10年内的随访发现有70%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


②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

对于不愿意做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或身体条件不适合开颅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三叉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则是另一个较好的选择。

经皮穿刺三叉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是在影像引导下,利用套管穿刺针,经皮肤穿刺,将球囊通过套管针精确地送到前面所说的“三叉神经半月节”所在的部位,之后往球囊中注射造影剂让球囊充盈,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数分钟,以破坏神经节中传导疼痛的神经纤维,从而达到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目的。

微球囊压迫术是通过损毁神经来达到止痛效果的,故其中89%-10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面部麻木感,因此微球囊压迫术适合能接受面部麻木风险的患者。

相对于微血管减压术来说,微球囊压迫术不需要开颅、手术创伤小,因此适合高龄或身体条件差而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无效或复发等患者。

LGF淡如水

微球囊压迫术初始有效率为82.0%-93.8%, 1年内复发率为25.4%,10年内复发率为31.9%。

总体上来说,微血管压迫术是针对发病机制进行的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术前检查有明确压迫神经的血管,或不能明确责任血管但高度怀疑可能的患者,都应该优先选择微血管减压术。对于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或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复发的患者,也可以选择微球囊压迫术进行治疗。

经过规范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相信大家的三叉神经痛都能被“拯救”,从此摆脱这难缠的“天下第一痛”。


秦明筠
秦明筠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